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等;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手术治疗等。
一.临床表现
1.腹痛
这是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哭闹。孩子会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每次哭闹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这是因为肠套叠使得肠管蠕动受到阻碍,引发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2.呕吐
早期多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如奶汁、食物等。随着病情进展,呕吐会逐渐加重,后期可能吐出胆汁样或粪便样液体,这提示肠道梗阻较为严重。
3.血便
一般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多为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这是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之一。这是由于肠套叠导致肠黏膜出血,与肠黏液混合后形成的。
4.腹部包块
在孩子安静或熟睡时,家长可在其右上腹或中上腹触摸到稍有活动、表面光滑、类似腊肠样的包块,这可能是套叠的肠管。
二.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通过肛门向肠道内注入空气,利用空气压力使套入的肠管复位。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一般48小时内)、全身状况良好的患儿。复位成功后,患儿腹痛等症状会迅速缓解,但后续需密切观察,防止复发。
2.钡剂灌肠复位
原理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是利用钡剂的压力来使套叠的肠管复位。不过,钡剂灌肠复位操作相对复杂,且钡剂残留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目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3.手术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或者患儿病情严重,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吻合术等,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患儿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护理工作。治疗后,患儿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