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见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及神经系统表现等,诊断依据相关检查,治疗需迅速补水、调整胰岛素并控制诱因,特殊人群治疗有其特点。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不易主动进水,且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等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发生高渗状态。例如,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当处于高血糖等刺激时,更容易出现脱水及高渗情况。
2.生活方式因素: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摄入不足,比如部分老年人可能因行动不便、认知障碍等原因饮水较少;同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因其他治疗限制了水分摄入等。另外,存在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持续作用,如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显著升高。
3.病史因素: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在一些诱因作用下易诱发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比如患者原本血糖控制不稳定,当遭遇感染等情况时,血糖进一步飙升,从而引发该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相关要点
1.高血糖:血糖通常显著升高,一般可达33.3mmol/L以上,最高甚至可达111mmol/L以上。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同时升糖激素作用增强,导致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
2.高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一般超过320mOsm/L。高血糖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脱水,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等症状。
3.脱水表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高渗状态导致水分大量丢失,血容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
4.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高渗状态影响了脑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导致脑细胞脱水、功能紊乱。
三、诊断与治疗相关方面
1.诊断依据:主要依据血糖、血浆渗透压、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20mOsm/L,同时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即可诊断。
2.治疗原则:治疗上首先要迅速补充水分,恢复血容量,纠正脱水。一般先输入生理盐水,快速纠正低血容量和高渗状态;然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治疗,逐步降低血糖。对于有感染等诱因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诱因。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调整治疗方案要更加谨慎,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其他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虽然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肾脏浓缩功能更不完善等,治疗上要更加精准地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等,以防止出现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