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出血怎么办
肱骨干骨折出血时,可先局部压迫止血,用干净物品覆盖出血部位适当力度压迫,成人持续10-15分钟,儿童轻柔且时间5-10分钟,注意清洁及全身情况;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10-20厘米左右,保持舒适体位,观察血运,之后尽快就医,转运中保持患肢稳定,儿童需安抚,就医后配合检查治疗。
一、局部压迫止血
1.原理:肱骨干骨折出血时,首先可采用局部压迫的方法,通过外力压迫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阻止血液继续流出。一般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在出血部位,然后用手或绷带进行适当力度的压迫。对于成人来说,通常需要持续压迫一定时间来达到初步止血效果,压迫时间一般建议持续10-15分钟左右,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压迫力度要更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压迫时间也可适当缩短至5-10分钟,同时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等情况。
2.注意事项:在压迫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压迫部位的清洁,避免污染。对于有骨折部位明显畸形外露等情况时,压迫止血要更加谨慎,防止加重局部损伤。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如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休克早期表现,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提示可能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抬高患肢
1.原理:将受伤的上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上肢部位的血液回流,从而减少骨折部位的出血。对于肱骨干骨折出血的患者,将患肢抬高到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例如坐位时可以将手臂放在胸前的桌子上,卧位时可以用枕头等将患肢垫高。一般建议抬高患肢的高度使骨折部位高于心脏平面10-20厘米左右。对于儿童,同样需要将患肢抬高,要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受伤情况适当调整抬高的高度,以达到有效减少出血的目的。
2.注意事项:抬高患肢时要注意保持患肢的舒适体位,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导致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同时,要观察患肢远端的血运情况,如手指或手腕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运障碍,如皮肤发紫、温度降低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抬高的程度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三、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理
1.原理:在进行初步的局部压迫和抬高患肢等处理后,患者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处理。医院可以通过更专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来控制肱骨干骨折的出血并处理骨折本身。例如,医生可能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出血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等操作来从根本上控制出血并治疗骨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就医的紧迫性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和对出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尽快就医。
2.注意事项:在转运患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肢的相对稳定,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骨折部位进一步活动加重出血和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减少其因疼痛和恐惧造成的躁动,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情况。到达医院后,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实告知医生受伤的经过、症状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