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肝脓肿常见引起途径有经胆道途径(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易致细菌沿胆道上行至肝,儿童胆道畸形等更易引发,有胆道基础病者需积极治疗)、经门静脉途径(化脓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致细菌经门静脉系统入肝,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经肝动脉途径(体内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病原菌经肝动脉播散至肝,有基础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要警惕);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机体免疫力状况(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艾滋病患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患,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外伤因素(肝脏受穿透或闭合性损伤后易致细菌侵入形成脓肿,有肝脏外伤史者要观察相关症状)、医源性因素(侵入性检查或治疗操作消毒不严格或不当可带入细菌引发感染,有创操作需严格无菌规范,接受过有创医疗操作患者要关注术后症状)。
一、肝脓肿的常见引起途径
1.经胆道途径: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胆道疾病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常见原因。肠道内的细菌可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再沿胆道上行至肝脏,例如胆道蛔虫残体可成为细菌滋生的“通道”,引发胆道感染,进而蔓延至肝脏形成脓肿。在儿童中,如果存在胆道畸形等情况,更容易因胆道梗阻等因素导致细菌侵入肝脏引发肝脓肿。对于有胆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胆管炎的患者,需积极治疗以降低细菌经胆道进入肝脏的风险。
2.经门静脉途径:如患有化脓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时,细菌可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阑尾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可随门静脉血流到达肝脏,引起肝内小血管炎,进而发展为脓肿。对于有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肠道感染可能通过门静脉系统累及肝脏。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肠道感染的概率可能较高,需加强肠道感染的防控。
3.经肝动脉途径:体内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其病原菌可经肝动脉播散至肝脏。例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内膜上的赘生物脱落,细菌随血流经肝动脉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有基础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要警惕感染经血行播散至肝脏的可能,及时治疗原发感染病灶。
二、肝脓肿的其他相关因素
1.机体免疫力状况: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长期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肝脓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肝脓肿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肝脓肿等感染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2.外伤因素:肝脏受到穿透伤或闭合性损伤后,局部组织受损,细菌容易侵入肝脏引发感染形成脓肿。例如腹部受到撞击等闭合性外伤后,肝脏可能受到隐性损伤,若后续发生感染则可能发展为肝脓肿。对于有肝脏外伤史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肝脓肿。
3.医源性因素:如肝穿刺活检、胆道造影等侵入性检查或治疗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当,可能将细菌带入肝脏引发感染。在进行肝穿刺等有创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降低医源性肝脓肿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过有创医疗操作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术后肝脏相关的症状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