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注意事项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需注意术前评估病情(包括肝功能、凝血、生命体征、年龄相关情况及基础病史等)和心理,准备好物品;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合理抗凝;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穿刺部位,警惕出血、过敏等并发症,给予合适营养支持并保证患者充足休息。
一、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1.患者评估
病情评估:需全面评估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凝血功能、生命体征等情况。例如,通过Child-Pugh评分等评估肝功能,若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等提示凝血功能极差,会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操作及预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肝衰竭在术前更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老年患者则需同时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能对循环等产生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调整血糖至合适范围以保障手术安全。
心理评估:患者可能因疾病预后等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需对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疏导,女性患者可能更易受情绪影响,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以更好配合手术。
2.物品准备:确保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设备及耗材齐全、性能良好,如血浆置换所需的血浆分离器等,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在手术过程中设备正常工作。
二、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1.血流动力学监测
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因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其血管弹性差等特点使血流动力学波动更易发生,需更频繁监测并及时调整。儿童患者由于循环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敏感,要精细调节血流速度等参数。
2.抗凝管理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抗凝剂。如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抗凝剂,防止出血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对抗凝剂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肝衰竭患者在抗凝方面需更谨慎权衡出血与凝血的风险。
三、术后观察与护理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观察
生命体征: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肝衰竭患者术后体温可能因炎症反应等出现异常,要密切关注。不同性别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有差异,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体温等有一定影响,需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其生命体征波动相对较大,要加强监测频率。
穿刺部位观察:查看人工肝操作相关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感染等情况。如血浆置换的血管穿刺部位,要保持清洁,观察有无红肿等感染迹象。
2.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出血倾向: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表现。若发生出血,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病史的患者,术后更要警惕出血并发症,需加强观察和预防。
过敏反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人工肝支持系统中使用的一些物质可能引起过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过敏反应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过敏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3.营养与休息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理营养支持,肝衰竭患者本身代谢紊乱,术后需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需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等因素调整营养方案。
休息: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减少活动量,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利于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