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诊断标准是什么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致肝脏损害,出现合成等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分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病因诊断,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肝衰竭诊断有其特点,诊断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与类似疾病鉴别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一、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肝衰竭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
1.急性肝衰竭(ALF)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
有基础肝病者可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无基础肝病者患病后表现为急性肝衰竭。
2.亚急性肝衰竭(SALF)
起病较急,15天-26周出现以下表现:
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
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
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SALF)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4.慢性肝衰竭(CLF)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断要点为:
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
可有肝性脑病。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
PT明显延长,PTA≤40%。
(二)病因诊断
需明确肝衰竭是由何种病因引起,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感染)、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缺血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衰竭在诊断时需结合相应病因的特异性检查,如病毒性肝炎需进行病毒标志物检测等。
三、特殊人群肝衰竭诊断的考虑
(一)儿童肝衰竭
儿童肝衰竭的诊断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解读上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肝衰竭起病可能较隐匿或较急,在判断黄疸程度、凝血功能指标等时要结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例如,儿童的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在诊断时需依据儿童的年龄来准确评估TBil是否异常升高。同时,儿童肝衰竭的病因也有其特点,如遗传代谢性肝病在儿童肝衰竭中相对常见,在诊断时要注重家族遗传病史的询问以及相关遗传代谢指标的检测。
(二)老年肝衰竭
老年患者肝衰竭的诊断同样遵循上述临床诊断标准,但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因素。在评估凝血功能时,老年人的PT和PTA变化可能受到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影响,需要综合分析。此外,老年患者的病因中,药物性肝损伤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在询问病史时要详细了解老年人近期的用药情况,包括prescriptiondrugs和over-the-counterdrugs,因为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衰竭的风险。
四、肝衰竭诊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衰竭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需要与其他可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肝脏、胆管疾病等。同时,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也非常重要,因为肝衰竭的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通过多次检查来准确判断肝脏功能的状态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