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致以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诊断需有慢性肝病背景,具相应临床表现,还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有慢性肝病病史及相关表现,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等)、凝血功能障碍(INR≥1.5等)、腹水、肝性脑病等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致以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诊断需有慢性肝病背景,具相应临床表现,还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有慢性肝病病史及相关表现,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等)、凝血功能障碍(INR≥1.5等)、腹水、肝性脑病等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一、慢性肝衰竭的定义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二、诊断标准
(一)基础肝病背景
1.有慢性肝病病史,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相关病史。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有其各自的特点,例如慢性乙型肝炎多有乙肝病毒感染史,可通过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等检测明确;酒精性肝病则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2.存在慢性肝病的影像学、生物化学或组织学的相关表现,如腹部超声可见肝脏形态、质地改变,血清学检查可有肝功能指标异常,如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肝活检组织学可见相应慢性肝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障碍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对黄疸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出现巩膜黄染、皮肤黄染等,而成人可能更早出现尿色加深等表现。
2.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慢性肝衰竭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出现INR和PTA异常需高度警惕慢性肝衰竭。
3.腹水: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是由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因素引起。腹水的出现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肝脏负担,影响病情的发展。不同年龄患者腹水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腹水可能更难早期发现,而成人可通过腹部叩诊等发现移动性浊音等体征。
4.肝性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根据肝性脑病的分期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衰竭导致体内毒性物质代谢异常、脑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肝性脑病的表现可能因大脑发育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喂养困难等非典型表现。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1.结合上述基础肝病背景、临床表现,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黄疸等类似表现的疾病,如急性肝衰竭、胆道梗阻等疾病。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多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抗体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是否符合慢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例如,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一般有胆道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如胆道扩张等,且凝血功能障碍相对没有慢性肝衰竭那么严重,可通过这些差异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