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宝宝肝功能异常有多种表现,一般症状有黄疸(出生过早、过重、过晚或退而复现等提示异常)、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减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有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其他相关表现有出血倾向、肝脾肿大,家长需密切观察异常表现,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并遵护理原则护理。
一、一般症状表现
黄疸: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宝宝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现象,若血清胆红素升高,就会导致黄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会有生理性黄疸,但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若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消退过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都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例如一些先天性胆道畸形的宝宝,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这是因为胆道梗阻影响了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黄疸。
精神状态改变: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情况。这是由于肝功能异常时,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正常代谢,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比如某些代谢性肝病的宝宝,因为肝脏不能正常处理体内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积累后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宝宝精神状态不佳。
食欲减退:宝宝可能会出现吃奶量减少的情况。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异常时,胆汁分泌等消化相关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宝宝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出现食欲减退。例如一些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宝宝,就会明显表现出不想吃奶,奶量较平时减少很多。
二、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腹胀: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对门静脉血流的调节等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出现腹胀。比如一些患有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的宝宝,就可能出现腹部膨隆、腹胀明显的情况,宝宝会表现出腹部不适,可能会哭闹不安。
呕吐:由于肝功能异常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例如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受损时,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就容易引发呕吐,而且呕吐可能比较频繁,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奶汁或胃内容物的反流。
腹泻或便秘: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和蠕动功能,从而导致腹泻或便秘。比如一些肝脏疾病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影响了肠道菌群的平衡和肠道的正常蠕动,就可能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或者出现便秘,大便干结难解。
三、其他相关表现
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到影响,宝宝可能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因为肝脏是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的场所,当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就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情况。例如一些重症肝炎的宝宝,可能会有明显的皮肤瘀斑等出血表现。
肝脾肿大:部分肝功能异常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触摸到肝脏和脾脏增大。比如一些感染性肝病,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功能异常时,可能会导致肝脏肿大;某些代谢性疾病累及肝脏时,也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的表现,这是因为肝脏在疾病状态下发生了病理改变,细胞增生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同时可能影响到脾脏的血液回流等,导致脾脏肿大。
对于宝宝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上述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护理宝宝时要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比如在观察黄疸情况时要注意观察黄染的部位、范围等变化,对于有出血倾向的宝宝要注意避免损伤,保持皮肤清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