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母婴健康,需重视孕前筛查与评估,高危人群提前筛查,既往有甲亢病史者病情稳定后再妊娠;孕期要按频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生活方式上要合理摄入碘、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及既往有甲亢治疗史者需更密切关注并遵循相关注意事项。
一、孕前筛查与评估
1.高危人群提前筛查:有甲亢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如桥本甲状腺炎家族史)的女性,在计划妊娠前3-6个月进行甲状腺功能(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检查。因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提前筛查可早期发现潜在的妊娠合并甲亢风险。例如,有TPOAb阳性的女性,发生妊娠合并甲亢的概率相对较高。
2.病情稳定评估:对于既往有甲亢病史正在治疗的女性,需将甲亢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妊娠。一般要求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已调整至合适剂量,通常在停药或调整为最小有效剂量且病情稳定至少6-12个月后再计划妊娠。因为妊娠早期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病情不稳定时妊娠可能导致甲亢加重,影响母婴健康。
二、孕期监测
1.甲状腺功能监测频率:妊娠前3个月,每4-6周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包括TSH、FT3、FT4。妊娠中晚期可每6-8周监测一次。因为孕期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且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及时监测能早期发现甲亢复发或加重。例如,TSH水平低于正常范围、FT3和FT4升高可能提示甲亢复发。
2.甲状腺自身抗体监测:定期监测TPOAb、TgAb等自身抗体,因为自身抗体水平变化可能与甲亢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相关。如果自身抗体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可能更易波动,需要更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保证碘的合理摄入,对于非缺碘地区的孕妇,应避免高碘饮食,如减少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食物的过量摄入;而对于缺碘地区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碘剂,但要注意不要过量。因为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过量碘摄入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碘缺乏也可能对胎儿甲状腺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来说,孕期碘的适宜摄入量为150μg/天左右。
2.作息与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建议睡眠7-9小时。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可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良好的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对甲状腺功能的稳定有积极作用。例如,规律作息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这类孕妇除了常规的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外,要更加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使得甲状腺功能更易受体内免疫状态波动的影响。在孕期要定期产检,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迹象,能及时干预。例如,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妊娠合并甲亢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加强监测频率和强度。
2.既往有甲亢治疗史者:这类孕妇在孕期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产检计划,按时进行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在用药方面,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因为之前使用过抗甲状腺药物,孕期用药需要权衡母婴安全。同时,要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例如,过度紧张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