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在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血糖暂时性升高现象,由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相对不足或作用受抑制引起,具暂时性、个体差异特点,对创伤愈合、器官功能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特殊情况及不同影响
相关因素及机制
创伤与手术因素:严重创伤和大手术会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例如,一项针对重大创伤患者的研究发现,创伤后数小时内患者的血糖水平就会明显升高,且血糖升高的程度与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感染因素:严重感染时,病原体及其毒素会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会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同时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升高。研究表明,严重感染患者血糖升高的发生率较高,且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加重感染的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素: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时,机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因为心脑血管事件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升糖激素释放,同时缺血缺氧等因素也会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常出现血糖升高,且高血糖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血糖水平越高,预后可能越差。
应激性高血糖的特点
暂时性:一般来说,在应激因素得到控制或缓解后,血糖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如果应激因素持续存在或机体的应激反应过于强烈,高血糖状态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例如,严重感染患者如果感染未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可能会持续存在。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相同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的程度可能不同。这与个体的基础健康状况、胰岛素储备功能等因素有关。例如,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减退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明显的高血糖。
对机体的影响
对创伤愈合的影响:高血糖会影响创伤部位的细胞修复和再生。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白细胞的杀菌功能,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感染又会影响创伤的愈合。同时,高血糖会干扰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
对器官功能的影响:长期或严重的应激性高血糖可能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例如,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脑部,高血糖会加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在肾脏,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影响肾功能。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在遭受应激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得他们对血糖波动更为敏感,高血糖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在儿科患者中,对于有应激因素的情况,如严重感染、重大手术等,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儿童的应激性高血糖可能会更快地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如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等。在遭受应激时,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且高血糖对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影响更为显著。老年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本身有所减退,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心、脑、肾等器官的负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可能会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预后更差。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需要特别谨慎。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状态特殊,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高血糖也会增加妊娠期女性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妊娠期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和管理更为严格,需要综合考虑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