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一般信息和症状特点;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压力-流率测定、充盈期膀胱测压、尿道压力测定;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各检查从不同方面为诊断提供依据。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了解患者的年龄、生育史(包括分娩次数、是否为难产等)、月经史、既往手术史(尤其是盆腔、尿道相关手术)以及慢性疾病史(如慢性咳嗽、肥胖等,这些因素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例如,多次分娩尤其是难产的女性,盆底组织受到的损伤风险较高,更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长期慢性咳嗽会增加腹压,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症状特点:详细询问尿失禁发生的诱因,比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腹压增加时是否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漏出的尿量大概多少,以及症状出现的频率等。比如有的患者可能在剧烈运动时偶尔出现少量漏尿,而有的患者可能在轻微腹压增加时就频繁出现较多量的漏尿。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肥胖情况,因为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个危险因素。检查心肺功能等,了解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2.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的情况,检查阴道前壁、尿道、膀胱等部位的解剖结构是否正常,有无脱垂等情况。同时进行指压试验,检查者将手指放入阴道前壁的尿道下方,在患者增加腹压时向上抬举尿道,若尿失禁症状减轻,则提示可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因为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尿失禁的症状。通过检查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如果尿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
2.尿细菌培养:当尿常规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时,进行尿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致病菌感染以及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例如,如果培养出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就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尿动力学检查
1.压力-流率测定:通过插入导管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尿流率,了解膀胱排尿功能和尿道阻力等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等问题,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压力-流率测定显示膀胱压力正常但尿流率降低,可能提示存在尿道梗阻相关问题。
2.充盈期膀胱测压:在膀胱充盈过程中监测膀胱内压力变化,了解膀胱的顺应性、感觉功能等。正常情况下,膀胱在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排尿意愿,如果膀胱顺应性降低等异常情况,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比如,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会出现膀胱顺应性异常,进而影响排尿功能。
3.尿道压力测定:测量尿道不同部位的压力,评估尿道的闭合功能。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往往存在尿道闭合压力降低的情况。例如,在尿道中段的压力测定中,如果测得的压力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尿道闭合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支持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可以观察膀胱、尿道的解剖结构以及排尿前后膀胱的形态变化等。经阴道超声对于评估盆底结构,如膀胱颈位置、尿道长度等更为清晰。例如,通过超声可以测量尿道长度,正常尿道长度有一定范围,若尿道长度过短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还可以观察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增多可能提示膀胱排空不完全,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
2.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更详细地显示盆底结构,包括肌肉、韧带等的情况,对于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异常有重要价值。例如,能够清晰观察到盆底肌肉是否存在损伤、脱垂等情况,为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精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