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致肝脏损害,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有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不同,包括全身症状(乏力、发热)、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出血倾向(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肝性脑病相关表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腹水(腹部膨隆)等方面。
一、全身症状
乏力:是肝衰竭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体力明显下降,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无论年龄大小,肝衰竭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玩耍等;成年患者则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如不能正常上班、做家务等。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5℃-38.5℃左右,甚至更高。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肝细胞坏死释放抗原物质、继发感染等有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肝衰竭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二、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几乎所有肝衰竭患者都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的情况,严重者可几乎完全丧失食欲。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胃肠道淤血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不同年龄段患者均会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成年患者则表现为吃饭量较以往大幅下降。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可在疾病早期出现。其发生机制与肝功能受损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毒素吸收增加等有关。儿童肝衰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避免误吸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气道保护功能相对较弱;成年患者也需注意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腹胀:多由腹水形成、胃肠胀气等原因引起。随着病情进展,腹水逐渐增多时腹胀会愈发明显。对于老年肝衰竭患者,本身胃肠蠕动功能相对较弱,腹胀可能会更严重,且需要密切观察腹水进展情况。
三、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是肝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且随着病情加重,黄疸可进行性加深。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不同年龄患者黄疸表现相似,但新生儿肝衰竭时黄疸出现早且进展快,需要特别关注胆红素水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四、出血倾向
皮肤瘀点、瘀斑: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皮肤可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肝衰竭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弹性差等情况,出血倾向可能更明显;儿童肝衰竭患者在有创伤等情况下,出血风险也会增加。
鼻出血、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的出血表现。鼻出血可自行发生或在轻微刺激后出现,牙龈出血在刷牙等情况下较易发生。
五、肝性脑病相关表现
意识障碍:早期可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失常,如原本性格温顺的人变得烦躁不安,原本循规蹈矩的人出现胡言乱语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紊乱产生的毒素积聚,影响大脑功能有关。对于儿童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需及时干预;成年患者则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意识状态。
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患者双手平举时出现震颤,类似鸟扑翼的动作。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自主运动。
六、腹水
腹部膨隆: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逐渐膨隆,患者可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腹水的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老年肝衰竭患者由于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腹水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儿童肝衰竭患者出现腹水时,需注意观察其腹部体征变化以及对呼吸等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