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怎么办
急性肝衰竭需及时就医评估,进行支持对症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病情严重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考虑肝移植,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自身特点,儿童肝移植要考虑生长发育,成年患者要综合多因素评估预后及关注心理等。
一、及时就医与评估
1.迅速就诊:当怀疑急性肝衰竭时,应立即前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因为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早期及时就诊有助于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急性肝衰竭可能因感染、遗传代谢等多种原因引起,更需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干预;成年患者可能与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相关,也需尽早评估病情。
2.全面评估: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近期用药情况、既往肝病史、接触毒物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表现;还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急性肝衰竭时这些指标会有显著异常变化)、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等会明显延长)、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
二、支持对症治疗
1.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的营养途径,如口服、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急性肝衰竭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生长发育和肝脏修复等;成年患者也需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来帮助机体应对疾病。一般来说,热量供应要满足基础代谢需求,蛋白质摄入需适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2.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及时纠正异常。例如,当出现低钾血症时要补充钾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肝衰竭患者,内环境紊乱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和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病因治疗
1.针对药物性肝损伤: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不同年龄患者接触的药物种类不同,儿童可能因感冒等疾病使用不恰当的药物导致肝损伤,成年患者可能因自行服用不规范的药物等原因,停用可疑药物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一步。
2.针对感染因素:若由感染导致,需积极寻找感染源并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不同年龄段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不同,儿童急性肝衰竭可能与病毒感染等有关,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等,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特点,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3.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的急性肝衰竭,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四、人工肝支持治疗
1.原理与作用:人工肝可以部分替代肝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毒素、胆红素等有害物质,为肝细胞的再生争取时间。对于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之一。
2.适用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人工肝治疗,例如当患者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等情况时,可能需要及时进行人工肝支持。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人工肝治疗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对治疗的耐受性等情况,儿童进行人工肝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液体量、药物剂量等的调整以适应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需求。
五、肝移植准备与评估
1.肝移植的必要性:对于病情严重、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肝移植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状况、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等。
2.特殊人群的肝移植考虑:儿童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肝移植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供肝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供肝的大小、质量等与受体儿童的匹配情况;成年患者进行肝移植时则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等,给予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肝移植相关的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