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肝功能异常会引发多方面表现,包括消化道相关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的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改变;全身症状的乏力、消瘦;出血倾向的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肝区的隐痛或胀痛、叩击痛,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活方式、病史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一、消化道相关表现
(一)食欲减退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可能受影响,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当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尤其对油腻食物的消化耐受性降低,这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出现,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若本身存在肝脏基础问题,也会更明显表现出食欲不佳。
(二)恶心、呕吐
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及代谢等功能,使得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等出现紊乱,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在儿童群体中,若存在肝功能异常,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频繁呕吐,需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对于有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成人,本身肝脏负担重,更易出现因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恶心、呕吐。
(三)腹胀
肝功能异常可引起胃肠淤血,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异常发酵产生气体,进而出现腹胀症状,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肝炎病史者,肝功能异常复发时更易出现腹胀表现。
二、黄疸相关表现
(一)皮肤、巩膜黄染
当肝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若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可能更为明显且需密切监测,因为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尚不完善;成年人中,有肝胆疾病病史者出现黄疸时需警惕肝功能异常复发或加重。胆红素升高先是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进而可导致结合胆红素也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黄疸表现可能因肝脏代偿能力等不同而有差异。
(二)尿液颜色改变
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后,经肾脏排泄,会使尿液颜色加深,可呈浓茶色等,这是因为过多的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能出现,对于有肝功能异常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服药者,需留意尿液颜色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情况。
三、全身症状表现
(一)乏力
肝功能异常时,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会使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存在肝功能异常,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感,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者,本身肝脏负担重,出现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且病史中有肝脏疾病者,乏力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二)消瘦
由于肝功能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情况,尤其是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儿童若存在肝功能异常导致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成年人中,有慢性肝病病史且肝功能持续异常者,消瘦可能是病情进展的一个表现。
四、出血倾向相关表现
(一)鼻出血、牙龈出血
肝脏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对于有肝病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肝毒性物质人群,更应关注自身是否有出血倾向,女性在生理期时,可能因凝血功能相对变化,使出血倾向表现更明显。
(二)皮肤瘀斑
当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时,皮肤可出现瘀斑,这是因为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由于凝血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止血形成瘀斑,不同病史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出现皮肤瘀斑可能与自身免疫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有关。
五、肝区相关表现
(一)肝区隐痛或胀痛
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但肝脏包膜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肿大时,牵拉包膜就会引起肝区隐痛或胀痛,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通过观察其行为等判断;成年人中,有肝炎活动等情况时,肝区疼痛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者,肝区疼痛可能提示酒精性肝病导致肝功能异常。
(二)肝区叩击痛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肝区叩击痛,这也提示肝脏可能存在病变导致肝功能异常,在各年龄段人群的肝病检查中,肝区叩击痛都是重要的体征表现之一,对于有肝脏疾病高危因素人群,定期检查发现肝区叩击痛需进一步评估肝功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