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和鼻窦炎在发病部位、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鼻炎发病部位在鼻腔黏膜,病因有感染性、变应性、非变应性等,症状有鼻塞、流涕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等,治疗根据类型不同有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鼻窦炎发病部位在鼻窦黏膜,病因有感染性、阻塞性等,症状局部有鼻塞等全身有全身症状等,诊断用鼻内镜等检查,治疗有药物、鼻腔冲洗、手术等。
一、发病部位
1.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主要病变部位在鼻腔黏膜。
2.鼻窦炎: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病变部位在鼻窦黏膜,可累及一个或多个鼻窦。
二、病因
1.鼻炎:
感染性: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一般由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
变应性:接触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不同年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高发,尘螨过敏在居住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非变应性:如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刺激性气体等)、全身性疾病(贫血、糖尿病等)等都可能引发鼻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这些环境因素的概率不同,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鼻炎风险可能增加。
2.鼻窦炎:
感染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因感染引发鼻窦炎,且与儿童的鼻腔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儿童鼻窦开口相对较大,细菌易侵入。
阻塞性:鼻腔鼻窦的阻塞性病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可阻碍鼻窦的通气引流,从而引发鼻窦炎,不同年龄人群阻塞性病变的原因有所不同,成年人可能因外伤、肿瘤等导致阻塞,儿童可能因先天性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
三、症状表现
1.鼻炎:
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常为间歇性鼻塞,感染性鼻炎鼻塞程度可能随病情变化。
流涕:变应性鼻炎多为清水样涕,感染性鼻炎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
喷嚏:变应性鼻炎喷嚏症状较为明显,可连续多个喷嚏。
鼻痒:变应性鼻炎鼻痒症状突出。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症状,表现为揉鼻、鼻塞导致张口呼吸等。
2.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较鼻炎更为明显,脓涕较多,可伴有头痛,不同鼻窦发生炎症时头痛部位有一定规律,如上颌窦炎常为前额部及上颌部头痛,额窦炎常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儿童全身症状往往较成年人更为明显,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
四、诊断方法
1.鼻炎:
体格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变应性鼻炎可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感染性鼻炎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过敏原检测:对于变应性鼻炎可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时需考虑其配合程度等因素。
2.鼻窦炎: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开口情况,了解有无黏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
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的病变情况,如鼻窦黏膜增厚、积液等,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五、治疗原则
1.鼻炎:
变应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等特殊人群,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感染性鼻炎: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炎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2.鼻窦炎:
药物治疗: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炎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溶液浓度。
手术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