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什么
血清相关指标包括酶学、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及其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酶学指标与肝细胞损伤等相关;总胆红素等胆红素代谢指标与胆红素生成、处理及胆道情况有关;白蛋白等蛋白质代谢指标反映肝脏合成等功能;γ-谷氨酰转移酶等其他指标与胆道、酒精、药物等因素相关,不同人群各指标有不同特点及意义。
一、血清酶学指标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入血,血清ALT水平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一般来说,ALT升高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20倍甚至更高。对于儿童群体,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通常新生儿ALT水平可能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在女性中,若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肝脏负担加重,也可能出现ALT轻度波动,但一般不会超过正常范围过多。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心肌、肝细胞线粒体中,血清AST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心肌梗死等情况。在肝病中,AST升高程度在不同肝病中有不同特点,如在慢性肝炎时,AST升高幅度常低于ALT,但在肝硬化、肝坏死时,AST升高可能更为明显。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需注意AST升高可能同时提示心肌损伤等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老年人群由于肝脏和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减退,AST的异常变化更需谨慎分析其原因。
二、胆红素代谢指标
1.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或胆道梗阻等情况。例如溶血性疾病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可导致TBil尤其是IBil明显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TBil、DBil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时,DBil显著升高。不同年龄阶段胆红素代谢有差异,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表现为TBil轻度升高,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对于有胆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警惕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可能。
2.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主要反映肝细胞分泌和胆道排泄功能。DBil升高常见于肝内胆汁淤积、胆道结石、肿瘤等引起的胆道梗阻情况。在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时,DBil会显著持续升高,这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对于老年人群,若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出现DBil升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三、蛋白质代谢指标
1.白蛋白(ALB):
意义: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合成减少,以及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在慢性肝病患者中,随着病情进展,白蛋白水平逐渐下降,提示肝脏储备功能减退。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需关注白蛋白水平,及时补充营养;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原因,白蛋白可能相对偏低,但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若明显降低需警惕病理情况。
2.球蛋白(GLB):
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慢性肝病时,球蛋白升高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当肝脏病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时,球蛋白合成增加。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球蛋白升高较为明显,需结合自身抗体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老年人群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球蛋白的异常变化需综合其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四、其他指标
1.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意义: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胆管上皮细胞中,血清GGT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酒精性肝病患者由于长期饮酒,GGT常明显升高,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指标之一;对于有长期服药史的人群,需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导致GGT升高,需询问用药史并综合判断。
2.碱性磷酸酶(ALP):
意义:ALP升高可见于肝脏疾病(如肝内胆汁淤积、肝癌等)、骨骼疾病等。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ALP生理性升高较为常见,因为骨骼生长活跃,ALP合成增加;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胎盘产生ALP增多,也可出现ALP轻度升高,这些都属于生理性升高情况,需注意与病理性升高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