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看哪些指标
谷丙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且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在肝病病程中有意义,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不同情况致其升高表现不同,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间接胆红素升高多因红细胞破坏过多,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降低,球蛋白在肝脏疾病伴免疫功能异常时升高,白球比在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升高时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各指标有不同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谷丙转氨酶(ALT)
(一)意义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谷丙转氨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一般来说,其升高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常呈正相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可能略高于成人,但临床需结合具体检测机构的参考范围判断;有长期饮酒史人群若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需高度警惕酒精性肝病可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人群谷丙转氨酶异常往往提示病情活动。
二、谷草转氨酶(AST)
(一)意义
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坏死时,线粒体中的谷草转氨酶释放出来,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才会明显升高,所以谷草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为严重。比如在重症肝炎患者中,谷草转氨酶常显著升高。不同性别间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大,但在肝病病程中,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比值变化也有一定意义,如在肝炎早期,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相对较低;而在肝炎后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谷草转氨酶升高更明显,比值常大于1。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人群监测谷草转氨酶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三、总胆红素(TBil)
(一)意义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它是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等情况时,总胆红素会升高。例如,溶血性疾病时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梗阻性黄疸时则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不同年龄人群胆红素代谢特点略有不同,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若总胆红素异常升高需警惕病理性黄疸可能;老年人群肝功能减退,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胆红素水平异常。有胆道疾病病史人群总胆红素升高需考虑胆道梗阻复发等情况。
四、直接胆红素(DBil)
(一)意义
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管癌等,因为胆道梗阻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使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对于有胆囊结石、胆道手术史人群,若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要排查胆道梗阻相关问题。同时,在肝细胞性黄疸中直接胆红素也会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较间接胆红素低。
五、间接胆红素(IBil)
(一)意义
间接胆红素是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的破坏。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时,如溶血性贫血,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大量饮酒人群可能因酒精影响红细胞代谢等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患者间接胆红素会显著异常。新生儿溶血病时间接胆红素升高是重要的监测指标,需及时处理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六、白蛋白(ALB)
(一)意义
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它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例如,慢性肝病、肝硬化、重型肝炎等患者常出现白蛋白降低。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对白蛋白需求大,若肝脏合成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白蛋白水平异常;老年人群肝脏合成功能本身减退,合并肝脏疾病时白蛋白降低更明显。有慢性肝病病史人群定期监测白蛋白有助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七、球蛋白(GLB)
(一)意义
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细胞合成,当肝脏疾病伴有免疫功能异常时,球蛋白会升高。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球蛋白升高,尤其是γ-球蛋白升高较为常见。不同性别间球蛋白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大,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球蛋白升高往往较为显著,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人群若合并肝功能异常,需关注球蛋白变化情况。
八、白球比(A/G)
(一)意义
白球比是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正常情况下白蛋白高于球蛋白,白球比保持在一定范围。当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升高时,白球比会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白球比常小于1甚至倒置。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肝脏合成功能不完善,白球比可能与成人不同,临床需结合年龄参考范围判断;老年人群肝脏疾病时白球比异常更需重视,因为其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