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表示什么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致正常生理功能改变,通过指标体现的病理状态。常见反映指标有转氨酶(ALT、AST及比值)、胆红素(总、直接、间接)、白蛋白与球蛋白等,各有意义。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病毒性等)、药物、酒精、自身免疫、代谢、遗传等因素。其影响消化系统、凝血系统等全身情况,应对需针对病因处理、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时,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通过肝功能检查中的一系列指标体现出来的一种病理状态。
二、常见反映肝功能异常的指标及意义
1.转氨酶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引起ALT明显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2-3倍往往提示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伤。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急性期,ALT可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单位每升。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破坏,AST释放入血。AST升高常见于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AST/ALT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往往比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
2.胆红素指标
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TBil一般在17.1-171μmol/L之间,同时ALT、AST等也会升高;溶血性黄疸时,TBil升高以IBil为主,一般不超过85.5μmol/L,同时可伴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等表现;阻塞性黄疸时,TBil升高以DBil为主,可伴有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例如,胆道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DBil可显著升高,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表现。
3.白蛋白与球蛋白指标
白蛋白(ALB):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白蛋白降低,同时球蛋白(GLB)可能升高,导致白球比(A/G)倒置。例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白蛋白可降至30g/L以下,球蛋白升高,A/G比值可能小于1。
球蛋白(GLB):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乙肝患者如果处于免疫活动期,球蛋白可能会升高。
三、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导致肝功能异常。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轻者可能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丙肝病毒感染后,也可逐渐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且丙肝慢性化率较高。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多见于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新生儿中可引起肝炎综合征,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2.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据研究,约有10%-20%的患者使用异烟肼后会出现转氨酶升高;抗肿瘤药物如氟尿嘧啶等也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等。不同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和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停药后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严重时可能需要特殊治疗。
3.酒精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毒性,可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长期饮酒者中,约10%-3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可进展为肝硬化。例如,每天饮酒量超过80g(男性)或40g(女性),连续5年以上者,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4.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患者可出现乏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5.代谢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理上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胆红素升高等。例如,肥胖患者中约有20%-30%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过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措施,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改善。
6.遗传因素
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铜代谢异常,铜在肝脏、脑等组织沉积,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此类疾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否则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四、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1.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消化系统:肝功能异常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为肝脏是消化液合成和分泌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例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消化功能不良,导致营养状况不佳。
凝血系统: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全身情况:肝功能异常还可引起全身乏力、疲倦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肝功能异常可导致患者营养吸收障碍,出现消瘦等情况。
2.应对建议
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如乙肝病毒感染且符合抗病毒指征,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是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进行相应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则需要严格戒酒,并进行保肝等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代谢性肝病患者需要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等。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对于肝病患者,一般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要避免饮酒,远离各种可能损伤肝脏的化学物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例如,儿童病毒性肝炎多为急性感染,如甲肝、戊肝等,起病急,需要注意隔离,及时就医。对于儿童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要早期诊断,给予低铜饮食,并使用驱铜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铜代谢等指标。
孕妇:孕妇肝功能异常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例如,某些治疗肝病的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孕妇肝功能异常可能由妊娠相关肝病(如妊娠急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引起。对于妊娠急性脂肪肝,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挽救孕妇生命;对于病毒性肝炎孕妇,需要评估病情,在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并存有关,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同时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时,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全身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