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机理
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核心是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包括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抑制雄激素生物合成,使睾丸合成睾酮能力下降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以及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阻断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且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应用时需注意相关情况,生活方式对其机理直接影响小但利于应对副作用
一、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
前列腺内雄激素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经酶促反应合成。一些药物可以抑制雄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例如亮丙瑞林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它们能促使垂体GnRH受体脱敏,导致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减少,进而使睾丸合成睾酮的能力下降,从而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研究表明,使用GnRH类似物后,血清睾酮水平可迅速被抑制到去势水平(<50ng/dL)。
二、雄激素受体阻断
雄激素必须与雄激素受体(AR)结合后才能发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抗雄激素药物可以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且不引发受体的有效激活,从而竞争性阻断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例如比卡鲁胺等药物,它们能在前列腺癌细胞内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雄激素-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使得雄激素无法发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大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抗雄激素药物与去势治疗联合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等。
对于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本身雄激素水平随年龄有自然下降趋势,但前列腺癌患者仍需通过内分泌疗法进一步调控雄激素水平;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应用内分泌疗法时需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相关内分泌药物时要谨慎,因为药物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相关指标;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整体状态的维持,但内分泌疗法本身的机理主要围绕雄激素的调控,生活方式对其机理的直接影响较小,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应对内分泌疗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