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室性早搏心电图有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形态与起源部位有关,儿童有自身特点)、ST-T段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患者表现不同)、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特殊情况可不典型,儿童受心率等影响可能不典型)的特点。
一、提前期与形态特点
室性早搏心电图上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这是因为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激动传导途径与正常窦性激动不同,导致心室除极顺序改变,从而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不同患者的室性早搏形态可能存在差异,这与室性早搏起源的具体部位有关,例如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和起源于心室肌其他部位的室性早搏在形态上可能会有不同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别,室性早搏的形态特点可能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总体还是符合宽大畸形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的基本特征。
二、ST段与T波特点
室性早搏后的ST段与T波方向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形成继发性ST-T改变。例如,若室性早搏的QRS波群主波向上,ST段压低,T波倒置;若QRS波群主波向下,ST段抬高,T波直立等。这种ST-T改变是由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后,复极过程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致。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这种ST-T改变的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心肌本身的退行性变等因素,ST-T改变的程度和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合并室性早搏时,其ST-T改变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代偿间歇特点
室性早搏后往往存在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的窦性P波到早搏后的窦性P波的时间等于两个窦性周期之和。这是因为室性早搏激动未逆传侵入窦房结,不干扰窦房结的自律性和节律,所以窦房结按原来的节律发放冲动,导致早搏前后的窦性P波间距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窦性周期。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窦性心律较慢或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时,代偿间歇可能不典型。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相对较差,代偿间歇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心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典型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心电图整体表现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