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蛇胆疮
蛇胆疮即带状疱疹,症状表现有皮肤出现潮红斑、丘疹、水疱等,沿神经带状排列,多数患者有疼痛且年龄大的更明显,部分愈后有后遗神经痛;常见发病部位有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医学检查有病毒学检查(查多核巨细胞等或核酸检测)、血常规(继发感染时白细胞等升高),特殊部位累及如眼部需眼部影像学检查且儿童需考虑辐射等因素。
一、症状表现
1.皮肤症状
皮疹特点:蛇胆疮即带状疱疹,发病初期皮肤可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皮疹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上述皮疹演变过程。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病史人群,皮疹可能更严重,范围可能更广。
疼痛表现:多数患者有疼痛,可为钝痛、胀痛、跳痛等,疼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较大患者往往疼痛更明显,而儿童患者疼痛相对较难准确表述,但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二、发病部位特点
1.常见部位:带状疱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肋间神经(约占50%)、三叉神经(约占25%)、颈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等。不同神经支配区域发病有其特点,肋间神经受累时,皮疹出现在相应肋间皮肤;三叉神经受累时,可累及眼、上颌、下颌等部位皮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部位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长期卧床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身体一侧受压部位发病风险。
三、医学检查辅助判断
1.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采取皮损疱液涂片,查找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虽不能直接确诊,但有助于辅助判断。也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通过检测疱疹病毒的核酸来明确是否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读无本质区别,但儿童由于样本采集等因素可能需要更轻柔操作。
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对于有免疫功能异常等病史人群,血常规可能有相应异常表现,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带状疱疹不需要影像学检查,但对于特殊部位累及如眼部带状疱疹等,可能需要眼部相关影像学检查,如眼部超声等,以评估眼部组织受累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需考虑辐射等因素,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