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吃什么药
中药类介绍了人参、黄芪、党参的功效及适用、忌用情况,儿童使用需遵专业医生指导;中成药类介绍了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生脉饮的功效、适用及忌用情况,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一、中药类
1.人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能量代谢等,适用于气虚体质且有气短乏力、神疲懒言等表现者,但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服用人参,若有气虚相关问题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谨慎评估后使用。
2.黄芪:黄芪为补气要药,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本草备要》载“黄芪,补肺气,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临床常用于治疗脾气虚、肺气虚等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自汗等症。孕妇使用黄芪需谨慎,因为黄芪有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可能对孕期有一定影响,具体需咨询医生;儿童使用黄芪也需在医生辨证后,根据年龄、病情等综合判断是否适用及用量等。
3.党参:党参能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可用于脾肺气虚、气短心悸、食少便溏等症。《本草从新》提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相对人参药性较缓,适合一般的气虚轻症。儿童服用党参时,要注意根据年龄调整用量,且需在医生指导下,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
二、中成药类
1.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高血压患者慎服;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2.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有人参、茯苓、白术等,能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儿童、孕妇、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服用时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
3.生脉饮:有红参方、党参方等,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服用需特别注意剂量和用药安全,遵循医生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