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是什么意思
高胆固醇血症是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症,正常成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合适水平小于5.2mmol/L,边缘升高为5.2-6.2mmol/L,大于等于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有遗传因素等易异常,老年人代谢减退等易患,绝经后女性风险增加,饮食高脂肪等、缺乏运动、患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易致高胆固醇血症。
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时期,如果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胆固醇异常。儿童正常胆固醇水平会随年龄增长有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婴儿期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但如果有不良饮食等生活方式影响,也可能过早出现胆固醇异常升高情况。例如,有家族高胆固醇血症遗传史的儿童,更需要关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胆固醇的影响,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胆固醇代谢异常的风险,相比没有家族史的儿童,他们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更高。
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老年人的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能力下降,同时如果老年人有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就会进一步加重胆固醇代谢紊乱的情况,使得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概率增加。
性别因素影响
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胆固醇水平相对男性可能偏低。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胆固醇代谢平衡被打破,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会增加,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后女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这是因为雌激素对胆固醇的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等,绝经后这种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胆固醇水平容易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饮食方面: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例如,经常大量食用肥肉的人,其血液中的胆固醇来源增加,因为肥肉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成分,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高胆固醇血症。而长期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相对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因为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对胆固醇的排泄。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胆固醇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胆固醇在体内堆积。相反,经常进行适度运动的人,身体的代谢功能增强,有助于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风险。例如,每周坚持进行多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的人,相比长期不运动的人,其胆固醇水平往往更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病史因素影响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包括胆固醇的代谢。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增加或分解减少,从而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过程,导致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