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怎么办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多学科协作处理,早期要密切关注有高危因素孕妇,通过检测生化指标等早期诊断与监测,怀疑后尽快终止妊娠并据情况选分娩方式,产后要随访产妇及管理新生儿健康,包括产妇监测恢复和心理、新生儿观察状况等,以保障母婴安全
一、早期诊断与监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需密切关注孕妇情况。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等,若总胆红素迅速升高,结合临床症状需高度警惕。同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AFLP患者常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超声检查可协助了解肝脏形态等情况,但确诊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然而肝活检有一定风险,需谨慎操作。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更要加强监测,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增加AFLP的发生风险。
二、终止妊娠
1.时机选择:一旦怀疑AFLP,应尽快终止妊娠。因为AFLP病情进展迅速,对母婴危害极大,胎儿在宫内的预后与分娩时机密切相关。当孕妇出现病情恶化,如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等情况时,需及时终止妊娠。
2.分娩方式:多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分娩方式。若胎儿已成熟,一般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若胎儿未成熟,但孕妇病情危急,为挽救孕妇生命也需及时终止妊娠,此时无论胎儿成熟与否,剖宫产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三、支持对症治疗
1.营养支持: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孕妇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孕妇的基本生理需求,同时减轻肝脏负担。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孕妇,可能需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来提供营养。
2.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适当补充凝血因子等。例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以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性脑病的处理:若出现肝性脑病相关表现,需采取相应措施。如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降低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同时密切监测血氨等相关指标,维持内环境稳定。
四、产后随访与母婴健康管理
1.产妇随访:产后需继续监测产妇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其恢复情况。部分产妇在产后肝功能等指标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要定期复查,确保产妇身体恢复良好。同时,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因为AFLP的发生对产妇身心都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
2.新生儿健康管理:对于出生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因为母亲患AFLP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一定影响。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等,预防新生儿出现黄疸等问题,同时注意新生儿的喂养等情况,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总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早期准确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支持对症治疗以及产后的密切随访与母婴健康管理是关键环节,要充分考虑孕妇的高危因素、病情进展等多方面因素,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