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症状及危害是什么
蛋白尿有尿液外观变化(轻度时无明显异常,加重时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和水肿表现(如眼睑、下肢水肿);其危害包括对肾脏进一步损害(加重负担,致肾小球硬化等,不同年龄影响不同),还引起全身多系统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骨骼系统(致钙磷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免疫系统(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一、蛋白尿的症状
1.尿液外观变化
轻度蛋白尿时,尿液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可出现尿液表面漂浮较多细小泡沫,且这些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尿中的蛋白质增加了尿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泡沫不易破裂。例如,有研究发现,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尿液泡沫增多的现象较为明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出现蛋白尿时,家长可能更易观察到尿液泡沫情况,若发现孩子尿液泡沫持续不消散,需警惕蛋白尿可能;成年人也可通过自身对尿液外观的观察来初步判断。
2.水肿表现
蛋白尿可导致机体蛋白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水肿。水肿可表现为不同部位,常见的有眼睑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眼睑部位组织疏松,容易受水肿影响;还可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踝部及小腿部位,行走或站立时间较长后水肿可能加重。不同性别在水肿表现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对水肿的感知有所不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蛋白尿引起的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存在,需要密切关注水肿的变化情况。
二、蛋白尿的危害
1.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持续的蛋白尿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等状态,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研究表明,长期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肾脏纤维化进程会加快,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风险增加,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肾脏对蛋白尿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长期蛋白尿对其肾脏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老年人肾脏本身功能逐渐减退,蛋白尿对其肾脏的损害进展可能相对更快。
2.引起全身多系统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蛋白尿患者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等情况,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有研究发现,蛋白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也高于无蛋白尿人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蛋白尿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需要同时关注肾脏和心血管的健康状况。
骨骼系统:长期蛋白尿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进而引起骨质疏松。儿童长期蛋白尿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等并发症。
免疫系统:蛋白尿导致机体蛋白质丢失,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不同性别在感染易感性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本身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蛋白尿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会使其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