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全身表现有发热、乏力;肾脏相关表现包括尿量异常(少尿、无尿或多尿)、蛋白尿(轻度小分子蛋白尿)、血尿(镜下或肉眼);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表现有酸中毒(乏力、食欲不振、呼吸深快等)、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一、全身表现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这是因为肾脏间质炎症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发热。在儿童患者中,发热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由于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炎症的反应可能更为明显。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性因素参与间质性肾炎的发生,需密切关注。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这与肾脏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紊乱、毒素积聚等因素有关。乏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但在体力劳动者或年轻人中可能更易被察觉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肾脏相关表现
尿量异常
少尿或无尿:急性间质性肾炎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这是由于肾间质炎症导致肾小管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在儿童患者中,少尿或无尿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干预,因为儿童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有脱水、休克等情况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少尿或无尿,需注意补充血容量等相关处理。
多尿: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后期可能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这是因为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尿液稀释,排尿量增加。老年人由于肾脏本身的生理性退变,更容易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从而在患间质性肾炎时更易出现多尿症状,需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2g以下,多为小分子蛋白尿。这是因为肾小管受损后,对小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增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蛋白尿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以轻度为主。在儿童患者中,轻度蛋白尿可能容易被忽视,需要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及时发现。
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中红细胞增多,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呈红色。血尿的出现与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炎症导致血管损伤有关。在女性患者中,需注意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尿相鉴别,避免误诊。
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酸中毒: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呼吸深快等。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减少,以及排泄氢离子功能障碍,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聚。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本身减退,更容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在患间质性肾炎时,酸中毒可能会加重其全身症状,需要及时纠正酸碱平衡。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可出现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肾小管功能受损影响钾的重吸收和分泌,导致血钾降低。儿童患者若出现低钾血症,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神经肌肉功能,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并及时补充钾离子。
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慢性间质性肾炎后期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钾离子排出减少,易出现高钾血症。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肾脏调节钾离子的能力下降,更应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