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紫癜性肾炎有多种症状表现,皮肤症状以首发的对称性、高出皮肤的紫红色紫癜为主,多见于下肢等部位,可反复发作并转为棕褐色;泌尿系统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分别由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水钠排泄及血浆胶体渗透压异常导致;胃肠道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因肠道黏膜病变刺激引起;关节症状表现为大关节疼痛肿胀、呈游走性,数日内消失无畸形;针对小儿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家长要注意皮肤清洁、控制水肿患儿水盐摄入、避免过敏食物,关注腹痛情况,让关节疼痛患儿适当休息,并定期带患儿复查。
一、皮肤症状
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多会出现皮肤紫癜,这是首发的典型症状。紫癜常对称分布,多见于下肢远端、踝关节周围,也可累及臀部、上肢,面部及躯干较少见。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表面,可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可伴有瘙痒。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皮肤紫癜的出现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小血管有关,随着病情进展,部分紫癜可能会转为棕褐色。
二、泌尿系统症状
1.血尿:血尿是小儿紫癜性肾炎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之一。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血尿通常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所致。部分患儿血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有的患儿血尿可能会随病情反复而出现波动。
2.蛋白尿:蛋白尿也是常见表现,程度轻重不一。轻度蛋白尿时,尿液中泡沫可能不明显,大量蛋白尿时尿液中会出现较多持久不散的泡沫。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患儿体内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等症状。
3.水肿:部分患儿会出现水肿,多表现为眼睑、面部及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的发生与肾脏排泄水钠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有关。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晨起眼睑轻度肿胀,重者可出现阴囊、腹腔等部位的积液。
三、胃肠道症状
1.腹痛:较为常见,多为阵发性剧烈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以脐周或下腹部为主。腹痛是由于肠道黏膜下出血、水肿,刺激肠壁神经所致。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便。
2.恶心、呕吐:由于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频繁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会有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可呈游走性。关节症状一般在数日内消失,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疼痛的原因是关节周围血管受累,导致关节滑膜充血、水肿。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家长需格外关注。在皮肤紫癜方面,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对于有水肿的患儿,要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若患儿出现腹痛症状,要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若腹痛剧烈或伴有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关节疼痛期间,要让患儿适当休息,减少关节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带患儿复查,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