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衰竭吃什么药
小儿肾衰竭用药需谨慎,针对肾衰竭本身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延缓肾衰竭进展,但要注意监测相关指标,特定病史患儿禁用;利尿剂能减轻水肿、控制高血压,长期用需防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段使用应谨慎;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等,要监测相关指标并个体化调整剂量。纠正并发症的药物有:纠正贫血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同时补造血原料,注意监测血压;调节钙磷代谢药物包括磷结合剂,服用有注意事项,要防高钙血症,还有拟钙剂,使用需监测相关指标。用药前医生会综合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家长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密切观察低龄儿童不良反应。
一、针对肾衰竭本身的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竭进展。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对于小儿,尤其是低龄儿童,使用此类药物要严格把控适应证,因为可能会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对生长发育中的肾脏造成潜在风险。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等病史的患儿禁用。
2.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控制高血压。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指标。不同年龄段小儿对利尿剂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低龄儿童使用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尿量、体重变化等。若患儿存在听力障碍病史,使用呋塞米等可能影响听力的利尿剂时要权衡利弊。
3.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如骨化三醇。小儿肾衰竭时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钙吸收,调节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骨骼病变。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避免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和代谢能力有差异,应个体化调整剂量。
二、纠正并发症的药物
1.纠正贫血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肾衰竭患儿常伴有肾性贫血,rHuEPO可刺激骨髓造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使用时需同时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其智力、身体发育影响较大,应积极纠正。但在使用rHuEPO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因其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有高血压控制不佳病史的患儿使用时需加强血压监测与控制。
2.调节钙磷代谢药物:
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等。可结合肠道内磷,减少磷吸收,降低血磷水平。服用时应与餐同服,以发挥最佳效果。小儿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高钙血症,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胃肠道对磷结合剂的耐受性不同,需密切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拟钙剂:如西那卡塞。用于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调整剂量。小儿使用此类药物经验相对较少,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反应。
温馨提示:小儿肾衰竭用药需高度谨慎,因小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与成人不同。在用药前,医生会综合考虑患儿年龄、体重、肾功能、并发症及既往病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家长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诊,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低龄儿童,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精神状态改变、食欲减退、皮疹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