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何治疗呢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从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生理特点精准调整各项治疗措施,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机体恢复,包括准确记录出入量、调整补液等维持体液平衡,依血钾等情况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创面并合理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合适营养支持,根据情况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还需对症处理其他症状及关注心理状态。
一、维持体液平衡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等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一般遵循“量出为入”原则,补充前1日的尿量及异常丢失量(如胃肠引流液、创面渗出等),同时注意晶体与胶体的合理搭配,晶体可选用平衡盐溶液,胶体可选用血浆或白蛋白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肾脏灌注。例如,对于成人患者,在少尿期要严格控制补液量,避免液体过多加重水肿及肾功能损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补液更需精准计算,按体重进行补液调整,防止因补液不当导致严重后果。
二、纠正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当血钾>6.5mmol/L或出现心电图高钾表现时,可采取措施降低血钾。如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注拮抗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应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使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处理原则相同,但儿童在药物剂量计算上需严格按照体重精确给药。
低钠血症:根据血钠水平调整钠盐补充。若为稀释性低钠血症,需限制水的摄入;若为真性低钠血症且有症状,可适当补充高渗盐水,但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引起脑桥脱髓鞘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对低钠血症的耐受及处理反应有所不同,儿童相对更敏感,需谨慎调整。
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钙、高磷等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监测相关指标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控制感染
烧伤创面是主要感染源,需积极处理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及时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等因素,儿童应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并注意剂量调整。
四、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途径补充。肠内营养是首选方式,如患者胃肠道功能允许,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促进机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及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满足生长发育及疾病恢复的需要。
五、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当患者出现严重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容量负荷过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可考虑血液透析。通过透析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血液透析的操作参数及透析膜的选择等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透析时要注意血管通路的选择及透析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等。
腹膜透析: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等患者。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儿童腹膜透析时要注意腹膜的通透性及透析液的选择和操作规范,防止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
六、其他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等进行相应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等,但需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药物。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儿童患者,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