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进行一般支持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产科处理要适时终止妊娠及产后监护;肝脏支持治疗有营养支持和保肝药物使用;特殊人群中孕妇要遵医嘱配合治疗并关注自身症状,胎儿要密切监测其情况。
一、一般支持治疗
1.纠正低血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常存在低血糖情况,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可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方式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因为低血糖可能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胎儿的脑发育等有潜在危害,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血糖维持范围略有差异,但一般需将血糖维持在3.9~6.1mmol/L左右以保障母婴代谢稳定。
2.纠正酸中毒:通过血气分析等监测患者酸碱平衡状态,若存在酸中毒,可根据情况补充碳酸氢钠等纠正酸中毒,酸中毒可能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如影响酶的活性等,对母婴各器官功能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及时纠正酸中毒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患者可能存在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需准确评估水电解质情况,补充相应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等,不同年龄、孕周的孕妇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例如孕周较大的孕妇对容量不足等情况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需精细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二、产科处理
1.适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应尽早终止妊娠,这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需根据孕周、胎儿情况等综合判断。对于孕周较大、胎儿已成熟或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的孕妇,多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小但病情严重危及孕妇生命时,也需及时终止妊娠。不同孕周的胎儿成熟度不同,孕周≥34周时胎儿基本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而孕周<34周时需评估继续妊娠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收益比后再决定。
2.产后监护:产后仍需密切监测孕妇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因为产后病情可能仍会有变化,部分患者产后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等情况也需警惕,产后不同时间点的指标变化特点不同,需动态监测以保障产妇的康复。
三、肝脏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的营养支持,保证热量供应,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不同营养需求因孕妇的体重、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例如体重较重、孕周较大且病情较重的孕妇可能需要更高的热量供应来维持机体代谢和肝脏修复需求。
2.保肝药物:可根据情况使用一些保肝药物,但需谨慎选择,目前常用的保肝药物需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合理应用,其作用主要是辅助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损伤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例如一些具有抗氧化、改善肝细胞代谢等作用的保肝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对孕妇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孕妇需严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如腹痛、黄疸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
2.胎儿: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手段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心等情况,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会影响胎盘的功能,进而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对于不同孕周的胎儿,监测的重点和频率有所不同,例如孕周较小的胎儿对缺氧等情况的耐受能力更弱,需更频繁地监测胎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