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症状表现
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为明显蛋白尿伴泡沫尿;水肿因血浆蛋白丢失、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从局部渐全身,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常合并高血压且难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相互加重有关;肾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同年龄进展速度不同,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速其减退
一、蛋白尿
1.早期表现: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比较隐匿的症状,在常规尿常规检查中可能不易被发现,需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检测手段来早期识别,一般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白蛋白漏出到尿液中,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若有长期高血糖病史,更需关注此指标变化,因为随着病程进展,可能逐渐发展为临床蛋白尿。
2.进展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尿液中可出现较多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此时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丢失,会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等,不同性别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会因肾脏负担变化而影响蛋白尿的观察。
二、水肿
1.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一般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出现水肿,早期可能是晨起时眼睑水肿,活动后稍减轻,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逐渐加重,波及全身。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若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水肿会更加明显,年龄较大的患者心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水肿加重的情况,生活方式中如果摄入过多钠盐,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
2.不同人群表现:儿童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水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水肿会导致营养物质分布等出现异常;妊娠期女性患糖尿病肾病出现水肿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妊娠本身引起的水肿相鉴别,因为妊娠也可能导致水肿,而糖尿病肾病合并妊娠时处理更为复杂,要综合考虑母婴情况。
三、高血压
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肾脏病变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引起血压升高;另一方面,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会持续升高,且较难控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以下,但糖尿病肾病患者即使老年也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控制情况。
四、肾功能减退
1.肌酐变化:血肌酐会逐渐升高,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肌酐清除减少,血肌酐水平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肌酐升高的速度可能不同,一般年龄较大的患者肾功能本身有一定衰退基础,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减退可能进展相对更快。通过检测血肌酐可以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当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时,提示肾功能已有明显减退。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会持续下降,eGFR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逐渐降低,随着eGFR的下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等表现,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定期监测eGFR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肾功能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患者,可能会加速肾功能减退,需要特别提醒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