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属于什么癌症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外周部位,具分泌黏液等组织学特点;流行病学上女性相对易患、多见于中老年,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接触致癌物质等是危险因素;临床早期多无症状,进展后有咳嗽、痰血等症状,靠影像和病理活检诊断;治疗有手术、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关键,特殊人群需个体化综合治疗
一、组织学来源
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通常发生在肺的外周部位。它是由支气管腺体或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恶变而来,其肿瘤细胞具有分泌黏液的功能等组织学特点,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癌细胞呈腺管样或乳头状结构等特征。
二、流行病学特点
性别方面:在不同年龄段和人群中,肺腺癌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患肺腺癌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一些生活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比如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女性相对更容易受到烟草烟雾中有害物质的影响从而增加患肺腺癌的风险。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细胞代谢、免疫功能等逐渐衰退,发生基因突变等导致癌症的风险增加,所以中老年人群患肺腺癌的几率相对更高。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是肺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使肺部受到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的长期刺激,导致肺部细胞发生癌变;另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吸入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污染物等也会增加患肺腺癌的可能性;还有一些职业因素,比如长期接触石棉、铀等职业致癌物质的人群,患肺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三、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早期肺腺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还会出现相应的转移部位症状,如骨转移时会有骨痛等表现。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可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诊,病理活检是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相关免疫组化等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为腺癌。
四、治疗相关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腺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完整切除肿瘤病灶,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来选择,如肺叶切除术等。
放疗和化疗:中晚期肺腺癌可能需要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放疗可以局部杀灭肿瘤细胞,化疗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不过放疗和化疗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和选择。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针对肺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有相应靶点突变的患者可以采用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密切监测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五、预后情况
肺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发现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肺腺癌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五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肺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五年生存率较低。另外,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接受规范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总体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身体耐受性的评估,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可能对基础疾病产生的干扰,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