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穿刺活检术
肾穿刺活检术是通过穿刺肾脏获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操作,目的是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操作包括患者准备和穿刺操作;并发症有血尿、肾周血肿、感染、动静脉瘘等,术后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饮食。
一、肾穿刺活检术的定义
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通过穿刺肾脏获取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操作。它能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
1.明确诊断
对于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等,通过肾穿刺获取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以精准判断疾病的具体类型,例如是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还是IgA肾病等不同的病理类型,这对于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肾脏疾病的好发类型可能有所不同,儿童中IgA肾病相对较为常见,而中老年人可能更多出现膜性肾病等情况,通过肾穿刺活检能够准确区分。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的肾脏疾病,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查明病因,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指导治疗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于某些病理类型的肾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而通过肾穿刺明确病理后就能针对性用药。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通过肾穿刺明确病情后,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可以更精准地考虑性别因素等。
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大致发展趋势,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肾穿刺活检术的操作过程
1.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肾穿刺。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先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准备上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凝血功能等指标。
患者需要在床上练习俯卧位呼吸,因为肾穿刺时患者需要采取俯卧位,双手向前伸展,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医生进行穿刺操作。
2.穿刺操作
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是肾脏的下极。然后进行局部麻醉,通过穿刺针获取肾组织。整个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肾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并发症
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在肾穿刺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一般在1-2天内会自行消失。但对于一些凝血功能较差或穿刺较严重的患者,血尿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多。不同年龄患者出现血尿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不同,儿童的肾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观察。
肾周血肿:较小的肾周血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肾周血肿可能会引起腰痛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和相应处理。
感染: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注意预防。
动静脉瘘:较少见,但严重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2.注意事项
术后卧床休息: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前6小时需要仰卧位,之后可以采用平卧或侧卧交替的方式,但要避免腰部活动。不同年龄患者的卧床休息要求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看护,确保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以及尿液的颜色等情况。如果出现剧烈腰痛、腹痛、血压下降、血尿加重等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饮食注意:术后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促进排尿,减少血块形成的风险,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