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比肾炎严重
肾病综合征与肾炎在疾病定义、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治疗与预后方面存在差异。肾炎是肾小球受损的一组疾病,表现多样;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致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有大量蛋白尿等表现。病情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指标判断,儿童中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敏感但易复发,肾炎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预后较好;成年人群两者不同病理类型预后差异大。治疗上肾病综合征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肾炎依类型对症支持、强化免疫抑制或延缓肾衰等,预后方面急性肾炎多良好,急进性肾炎预后差,肾病综合征部分可缓解但部分易复发或进展。
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简称,主要是肾小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一组肾脏疾病,其常见类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维度
蛋白尿程度:肾炎患者蛋白尿程度相对肾病综合征可能较轻,肾病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往往超过3.5g,而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相对低一些,但这不是绝对区分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还需结合其他指标。例如一些重度肾炎患者蛋白尿也可较多。
肾功能损害速度与程度: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等,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可较好维持,但如果是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而一些急进性肾炎病情进展非常迅速,短期内可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进入肾衰竭阶段。一般来说急进性肾炎属于肾炎中较危重的类型,但其整体发病率相对肾病综合征中某些缓慢进展的病理类型又有所不同。从整体发病过程看,肾病综合征和肾炎的严重程度不能简单判定谁更严重,而是要从多个具体指标综合判断。比如肾病综合征中的某些难治性病理类型可能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引发多系统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血栓形成等;而肾炎中的急进性肾炎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肾衰竭。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人群: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较多见,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儿童肾炎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相对常见,经过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多可恢复,一般预后较好。在儿童中,肾病综合征的微小病变型虽然大量蛋白尿,但通过规范激素治疗多数可缓解,而急进性肾炎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微小病变型若能有效控制,一般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而肾炎中若有严重肾功能损害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多方面。
成年人群:成年肾病综合征的不同病理类型预后差异较大,如膜性肾病进展相对缓慢,部分可自行缓解,部分需药物治疗;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差,易进展为肾衰竭。成年肾炎中急进性肾炎预后差,多数患者需透析治疗,而慢性肾炎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在成年人群中,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理饮食等会影响两者的病情进展,比如吸烟会加重肾脏血管损害,不利于肾病综合征和肾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无论是肾炎还是肾病综合征,血压控制不佳都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治疗与预后差异
治疗方面: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常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肾炎的治疗则根据类型不同而异,急性肾炎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利尿消肿、降压等,急进性肾炎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等,慢性肾炎主要是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
预后方面: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达到临床缓解,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容易复发或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中急性肾炎多数预后良好,可完全治愈;急进性肾炎预后差,多数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慢性肾炎最终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