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测蛋白尿
自测蛋白尿有尿蛋白试纸法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法。尿蛋白试纸法需准备试纸和容器,按步骤操作并判读结果但只是初步筛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法要准备收集容器,按时收集尿液、测体积、取样本并依据结果判断,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且自测前要注意饮食、运动对结果的影响。
一、尿蛋白试纸法自测
1.准备工作: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尿蛋白检测试纸,一般在药店可购得。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清洁干燥的容器用于收集尿液,建议使用晨起第一次尿液,因为此时尿液浓缩,尿蛋白含量相对较高,检测结果更准确。对于儿童,要避免尿液污染容器,可使用专门的儿童尿杯收集尿液。
2.操作步骤:
用干净的手拿起试纸条,将试纸条有测试区的一端浸入尿液中,浸泡时间通常为1-2秒(具体时间参照试纸说明书)。
取出试纸条,放在干净的纸巾上,等待一定时间(一般为1-5分钟,不同试纸时间有差异)观察结果。
3.结果判读:
如果试纸条上出现的色带与说明书上的标准色卡对比,无色带或色带颜色很浅,提示尿蛋白阴性;如果出现一定颜色的色带,根据色带深浅对应说明书上的尿蛋白浓度范围,判断尿蛋白的大致情况。例如,色带颜色较浅可能提示尿蛋白微量,色带颜色较深则提示尿蛋白含量较高。但这种自测结果只是初步筛查,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对于儿童,由于儿童尿液的正常情况与成人有差异,比如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尿蛋白升高,所以自测结果异常时更需要进一步就医检查。
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法自测
1.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一个清洁、干燥且有刻度的24小时尿收集容器。可以在医院领取专用的收集容器。
从清晨7点开始,将尿液排净,然后开始计时,将此次排出的尿液弃去。之后将每次排出的尿液都收集到这个容器中,直到次日清晨7点,将最后一次尿液也收集到容器中。对于儿童,要确保收集过程中尿液不污染容器,可在家长协助下准确收集。
2.操作要点:
收集完24小时尿液后,测量尿液的总体积,并记录下来。然后充分混合尿液,从中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尿液样本(一般按照说明书要求吸取,例如吸取10ml等)。
3.结果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小于0.15g/24h。如果检测结果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情况。但儿童的正常范围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婴幼儿的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会更低。所以儿童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异常时,需要由医生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生长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
三、注意事项
1.饮食影响:
在自测蛋白尿前,应注意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因为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可能会导致尿蛋白暂时升高,影响自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自测前3天内尽量保持正常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高蛋白食物如大量肉类、豆制品等。对于儿童,要保证其饮食的均衡性,避免因为过度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干扰尿蛋白检测结果。
2.运动影响:
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引起尿蛋白暂时升高。在自测蛋白尿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比如,成人在自测前一天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儿童在自测当天也应避免过度奔跑、玩耍等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导致自测结果出现偏差。
3.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但也需要警惕病理性蛋白尿的可能。孕妇自测蛋白尿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因为孕期蛋白尿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相关。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并结合孕妇的血压、水肿等情况综合判断。
儿童: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尿蛋白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而且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生理因素导致尿蛋白暂时异常。所以儿童自测蛋白尿异常后,更需要谨慎对待,及时带儿童到儿科就诊,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如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