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会有多种表现,包括尿量改变(少尿或无尿、多尿期尿量变化)、水肿(全身性水肿及机制)、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尿毒症肺炎相关表现)
一、尿量改变
1.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尿量减少是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例如,在一些由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早期常出现少尿或无尿情况,这是因为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或肾小管受到损伤,使得尿液生成减少。对于儿童来说,尿量的判断标准与成人不同,婴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幼儿少于200ml也可视为少尿情况。
2.多尿期尿量变化:在少尿期之后可能会进入多尿期,此时尿量会逐渐增多,可超过正常尿量,但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尿液中溶质含量较高,可能会出现夜尿增多等情况。多尿期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因为大量排尿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二、水肿
1.全身性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水钠潴留以及肾脏排水功能障碍,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水肿可表现为眼睑、面部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例如,患者晨起时可能发现眼睑浮肿,随着病情进展,双下肢、阴囊等部位也会逐渐出现水肿,甚至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水肿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水肿可能更易出现在眼睑、颜面等疏松组织部位,而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水肿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也需要引起重视。
2.水肿的机制:主要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减少,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间隙水肿。同时,肾功能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促进水肿的形成。
三、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
1.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钾减少,容易出现高钾血症。轻度高钾血症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血钾升高,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悸、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高钾血症的危害更大,因为本身心脏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高钾血症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电生理紊乱。儿童由于心肌细胞对钾离子的敏感性相对较高,高钾血症时更易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表现。
2.低钠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模糊、抽搐甚至昏迷。低钠血症的发生与肾脏对钠的排泄异常以及水潴留稀释等因素有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低钠血症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对低钠血症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3.其他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表现,高磷血症可与低钙血症相互影响,加重骨骼等方面的异常。
四、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毒素积聚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影响了胃肠道功能。患者可能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对于儿童来说,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2.恶心、呕吐: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和水电解质失衡。
五、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困难:当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例如,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端坐呼吸等。这是因为水钠潴留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功能不全,进而出现肺淤血、肺水肿,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对于老年人等本身心肺功能可能较差的人群,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尿毒症肺炎相关表现:部分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尿毒症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这与体内毒素蓄积、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