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晚期症状
肾衰竭晚期会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相关症状,儿童患者症状隐匿进展快需密切监测,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紊乱需关注护理。
一、消化系统症状
肾衰竭晚期患者消化系统通常会出现多种症状。患者可能有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是因为体内毒素积聚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肾衰竭时体内堆积的尿素等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引起食欲减退。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毒素在体内进一步蓄积,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使得患者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尤其在进食后可能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有口腔异味,这是由于尿素从唾液中排出,被细菌分解后产生氨类物质,从而导致口腔散发出尿臭味。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1.高血压:肾衰竭晚期患者高血压较为常见。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肾衰竭时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使得血压升高。据相关研究统计,约大部分肾衰竭晚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2.心力衰竭:由于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同时毒素对心肌的损害等因素,容易引发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肺部淤血等情况。
三、呼吸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与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淤血以及酸中毒等因素有关。酸中毒时,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但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功能也会逐渐受到影响,表现为呼吸困难。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毒症肺炎等情况,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的症状。
四、血液系统症状
1.贫血:肾衰竭晚期患者多有贫血表现。这是因为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同时,毒素蓄积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以及缩短红细胞寿命等,使得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
2.出血倾向: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因子代谢障碍等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受损影响了相关凝血物质的正常代谢和血小板的正常功能。
五、神经系统症状
1.尿毒症脑病: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这是因为体内毒素蓄积,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等。
2.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有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这与毒素在体内蓄积对周围神经的损害有关。
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相关症状
1.水紊乱:可出现水肿或脱水。水肿多见于下肢、眼睑等部位,是因为水钠潴留;而脱水则可能在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发生,由于肾脏调节水代谢的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水的平衡失调。
2.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骤停。这是因为肾脏排钾减少,同时如果患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或使用含钾药物等,容易引起血钾升高。
低钠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对钠的调节功能异常,导致血钠降低。
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高磷血症会与低钙血症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钙磷代谢紊乱相关的症状。
3.酸碱平衡紊乱:多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深快等,是因为肾脏排泄酸性物质和重吸收碳酸氢盐的功能障碍,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聚,酸碱平衡失调。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肾衰竭晚期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症状可能更为隐匿且进展更快,需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影响,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在处理肾衰竭晚期症状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用药等方面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其他基础疾病。女性患者在肾衰竭晚期可能还会涉及到月经等方面的紊乱,这与体内激素代谢和毒素蓄积等有关,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注和适当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