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衰竭的前兆
肾衰竭前兆可表现为尿量变化(尿量减少或增多,不同人群尿量正常范围不同)、水肿表现(眼睑及面部水肿、下肢水肿,不同人群发生风险有差异)、身体不适症状(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其他表现(血压异常、贫血,不同人群出现情况有别)。
一、尿量变化
1.尿量减少: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肾衰竭前兆可能出现尿量逐渐减少的情况,当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则为无尿。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过滤生成足够的尿液,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尿量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婴儿每日尿量约400-500ml,幼儿约500-600ml,学龄前儿童约600-800ml,学龄儿童约800-1400ml,若儿童尿量明显低于此范围需警惕。有基础肾脏病史的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已存在一定问题,尿量变化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察觉异常。
2.尿量增多:部分肾衰竭前兆可能表现为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夜间尿液浓缩能力下降,导致夜尿次数增多,如夜尿次数较以往增加,从1-2次变为3-4次甚至更多。这种情况在一些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可能更易发生,因为基础疾病已对肾脏造成一定损伤,进一步发展时可能出现尿量增多的前兆表现。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早晨起床后,眼睑、面部出现水肿较为常见。这是由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水分在体内潴留,首先在组织疏松的部位积聚,眼睑和面部组织相对疏松,所以容易出现水肿。对于年轻人,如果近期生活方式改变,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增加水肿发生的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也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更容易出现眼睑和面部水肿的前兆表现。
2.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能会蔓延至下肢,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小腿等部位,会出现凹陷且不易迅速恢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肾脏功能也会逐渐衰退,相对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血液循环就可能存在问题,再加上肾脏功能受损,下肢水肿的前兆表现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明显。
三、身体不适症状
1.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及时排出,在体内蓄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导致全身乏力。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由于生理特点,在月经、怀孕等时期身体负担较重,更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情况;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工作的人群,本身身体消耗大,若出现肾衰竭前兆,疲劳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更突出。
2.食欲不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蓄积的毒素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有慢性胃病病史的人群,本身胃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当出现肾衰竭前兆时,胃肠道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与单纯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四、其他表现
1.血压异常:部分肾衰竭前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肾脏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对于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血压升高的风险因素,当出现肾衰竭前兆时,血压异常波动的可能性更大。而一些原本血压正常的人,若出现血压逐渐升高且难以通过一般降压措施有效控制的情况,也需要警惕肾衰竭的可能。
2.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可能更常见,所以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的前兆表现。同时,有慢性疾病长期消耗的人群,本身身体营养状况和造血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再加上肾衰竭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