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需综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呕血黑便情况、头晕乏力等症状、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内镜下病灶情况,不同人群需考虑自身特点全面评估
一、临床症状观察
1.呕血与黑便情况:若患者呕血次数减少,由鲜红色血转变为暗红色血,黑便次数减少且性状由稀黑便变为成形便,提示出血可能停止。因为出血停止后,胃内积血减少,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相对缩短,血红蛋白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的过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呕血及黑便的性状和频率改变。对于儿童患者,因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密切观察其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量和性状变化,婴儿还需注意尿布上的粪便情况。
2.头晕、乏力等症状:若患者头晕、乏力等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也可能提示出血停止。这是因为出血停止后,机体缺血缺氧状况改善,相关症状会有所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对缺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耐受能力较弱,但如果头晕、乏力等症状有好转趋势,也需考虑出血可能停止。
二、生命体征监测
1.心率与血压:出血停止后,心率会逐渐趋于平稳,血压也会逐渐恢复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成人出血停止后心率多会从增快状态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血压收缩压稳定在90-140mmHg,舒张压稳定在60-90mmHg左右。儿童由于心脏功能等与成人不同,心率正常范围相对较快,出血停止后心率会逐渐向该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靠拢,血压也会逐渐达到该年龄段正常水平。例如婴儿正常心率为110-130次/分,正常血压收缩压为70-100mmHg,舒张压为40-60mmHg。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于判断出血是否停止非常重要,若心率持续增快、血压波动较大则提示可能仍有出血。
2.体温: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低热,若出血停止,体温多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需注意排除其他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发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体温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正常体温稍高于成人,婴儿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6-37℃,若出血停止后体温逐渐向正常范围靠拢,也可作为出血停止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不再继续下降,甚至有所上升,提示出血可能停止。因为出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丢失,出血停止后机体不再继续失血,这些指标会逐渐趋于稳定或回升。对于儿童,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血红蛋白等指标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正常范围,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能更准确判断出血情况。例如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70-200g/L,1-4个月婴儿为90-140g/L,4-6个月婴儿为100-140g/L等,若这些指标停止下降并开始上升,说明出血可能已停止。
2.网织红细胞计数:出血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出血停止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会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一般出血后2-3天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天达高峰,若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计数会逐渐下降。通过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辅助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不同年龄人群网织红细胞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网织红细胞正常比例为0.5%-1.5%,绝对值为(24-84)×10/L等,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四、内镜检查
1.急诊胃镜检查:在出血期间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情况,若发现出血病灶已停止出血(如可见血凝块停止渗出、血管已无活动性出血等),则提示出血可能停止。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儿童进行内镜检查需谨慎,要根据其病情和身体状况严格掌握适应证,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儿童的刺激和损伤。
总之,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需要综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不同人群在判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以便准确判断出血是否停止,采取相应的后续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