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症状、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早期症状有微量白蛋白尿、夜尿增多;中期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晚期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电解质紊乱;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家属关注、注意用药和营养,儿童患者要关注尿液、优先非药物治疗,孕妇要兼顾自身与胎儿、严格控糖控压,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应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以控制病情。
一、早期症状
1.微量白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白蛋白。当肾脏的滤过功能开始受损时,白蛋白会少量漏出到尿液中。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以早期发现这种异常。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此项检查,特别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年龄较大、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更高。
2.夜尿增多: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夜尿次数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导致夜间尿液生成增加。夜尿增多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本身睡眠就不好的老年患者影响更为明显。长期睡眠不足又可能进一步影响血糖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期症状
1.大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滤过膜的损伤加重,更多的蛋白质会从尿液中丢失,出现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尿液可能会变得泡沫增多,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蛋白质水平下降,引起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尤其是眼睑、下肢等部位。
2.水肿:由于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眼睑或下肢轻度浮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水肿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可能会加重水肿的程度。
3.血压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伴有血压升高的情况。血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的发生与肾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三、晚期症状
1.肾功能衰竭:到了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肾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2.心血管并发症: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这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风险更高。
3.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常见的有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低钙血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定期陪同患者进行体检。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但要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
2.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但如果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相关症状。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尿液情况,如是否有泡沫、尿量是否正常等。在治疗过程中,要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控制、运动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有糖尿病肾病时,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病情,还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孕期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患者应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