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多种表现,包括腹痛(多突然发作、程度剧烈、部位及放射等有特点)、恶心呕吐(起病即现,不同人群有不同关注要点)、发热(多中度以上持续3-5天,不同年龄有不同特点)、休克(常见,有相应表现,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情况)、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存在,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纠正有不同要求)、器官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呼吸功能障碍(可致ARDS,不同人群有不同观察重点)、肾功能障碍(因多种原因致,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维护要求)、循环功能障碍(有相应表现,有心脏基础疾病患者处理需兼顾)
一、腹痛
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呈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等,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略缓解,进食后疼痛常加重。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胰腺包膜上的神经末梢以及炎症波及周围组织、腹膜后神经丛等所致。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中,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胰腺炎的患者,腹痛可能更为突然且剧烈;而本身有胆道疾病基础的患者,腹痛发作可能与胆道疾病的发作有一定关联。
二、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起病后即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蠕动异常,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更严重的后果,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女性患者在孕期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采取非药物的对症支持措施来缓解症状。
三、发热
患者多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发热是由于胰腺炎症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特点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细致地评估感染灶等情况。
四、休克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尿量减少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这是因为胰腺坏死、感染等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休克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加强循环功能的监测和支持;女性患者在休克发生时,要注意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对治疗的影响,比如激素水平等可能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有一定作用。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同时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多为代谢性酸中毒。这是由于呕吐、胰腺炎症导致胃肠功能障碍以及机体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需要更加精准,因为其自身的代谢调节机制可能受到影响;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在纠正过程中要缓慢调整,避免过快纠正引起新的失衡。
六、器官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呼吸功能障碍: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因为炎症介质引起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儿童患者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有限,需要密切观察呼吸形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肺部基础疾病和胰腺炎的相互影响。
肾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等,是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更易出现肾功能障碍,要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肾功能的维护需要格外谨慎,需要在控制胰腺炎的同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
循环功能障碍:除了休克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与炎症介质对心肌的损伤、电解质紊乱等有关。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循环功能障碍的处理需要兼顾胰腺炎和心脏疾病的治疗,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