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血压肾病会引发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相关表现及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致蛋白质漏出,有轻、中重度等形式;水肿由肾功能受损致水钠潴留引起,有不同程度表现;血压控制困难且伴头痛头晕等症状;肾功能损害早期无特异症状,进展后有肌酐等指标升高、夜尿增多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性别差异无特殊明显不同,有高血压病史人群更易出现相关表现且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一、蛋白尿
1.出现机制:高血压肾病时,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高血压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蛋白尿,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机体生长修复的重要物质;成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若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影响肾功能;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常提示肾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减退,且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蛋白尿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进程。不同性别在高血压肾病发生蛋白尿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肾脏损伤可能有一定不同表现。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更易出现蛋白尿,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高盐饮食等会加重蛋白尿情况。
2.表现形式:可为轻度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1.0g左右,尿液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需通过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发现;也可为中度至重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0g,严重时尿液可出现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消散。
二、水肿
1.发生原因:高血压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时,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水钠潴留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在年龄方面,儿童水肿可能表现得相对隐匿,因儿童自身对水肿感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眼睑、颜面部轻度水肿;成年患者水肿可出现在眼睑、下肢等部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下肢水肿更为明显;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程度可能较重,常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同时需警惕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导致的水肿加重。性别差异上无特殊明显不同。有高血压病史且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人群,水肿是常见表现之一,生活中高盐饮食、饮水过多等会加重水肿情况。
2.具体表现:早期水肿可能仅见于眼睑及颜面部,晨起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减轻;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蔓延至双下肢,呈可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等部位,会出现凹陷且长时间不易恢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表现为胸闷、腹胀等不适。
三、高血压相关表现
1.血压情况: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基础病,在发生肾病后,血压控制往往较困难。对于不同年龄,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若儿童出现高血压肾病,血压升高可能较为明显且不易控制;成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肾病后,血压可能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波动较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差,发生肾病后血压更易出现不稳定,常表现为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出现肾病,血压控制不佳是常见现象,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会进一步影响血压控制。
2.伴随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痛,头晕可表现为头重脚轻、昏沉感等,这些症状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血压升高时症状往往加重。
四、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对于儿童,肾功能损害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的代谢等功能正常进行;成年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因为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因为肾功能减退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及钙磷代谢等。不同性别无特殊差异。有高血压病史且已出现肾病的人群,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变化。
2.夜尿增多: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即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超过2次/夜。儿童夜尿增多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开始出现问题,但需排除睡前饮水过多等生理性因素;成年患者夜尿增多可能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老年患者夜尿增多较为常见,与老年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同时需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等男性老年常见疾病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