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后果
急性肾衰竭会引发代谢紊乱(包括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心血管系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呼吸系统(肺水肿、尿毒症肺炎)、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尿毒症脑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液系统(贫血、出血倾向)等多系统相关后果,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不同受影响表现各异
一、代谢紊乱相关后果
1.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时肾脏对钾的排泄能力下降,可导致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同时,也可能出现低钠血症,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脑水肿等;还可能出现低钙、高磷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低钙可引起抽搐等,高磷会进一步加重钙磷代谢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由于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到高钾血症等的严重影响,病史中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更易发生且程度更重。
2.酸碱平衡失调: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受损,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呼吸深快等,严重的酸中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可能较弱,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肺负担。
二、心血管系统相关后果
1.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时,由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在急性肾衰竭导致水钠潴留的情况下,更易出现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引发心律失常,如前面提到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不同性别在面对急性肾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具体情况还与个体的基础心脏状况等有关,有既往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呼吸系统相关后果
1.肺水肿: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过多,可导致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肺水肿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难耐受,病史中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肺水肿后病情可能更易恶化。
2.尿毒症肺炎:急性肾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可引起尿毒症肺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老年患者,肺部功能相对较弱,尿毒症肺炎可能会对其呼吸功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生活方式中吸烟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相关的尿毒症肺炎加重情况。
四、消化系统相关后果
1.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时,胃肠道黏膜缺血、毒素刺激等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消化道出血后恢复可能更慢,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增加。
2.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如此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食欲不振等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蛋白饮食的患者可能在急性肾衰竭时消化系统症状更明显。
五、神经系统相关后果
1.尿毒症脑病:急性肾衰竭时,大量毒素蓄积可引起尿毒症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尿毒症脑病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更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尿毒症脑病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可能更高。
2.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的急性肾衰竭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老年患者由于本身神经功能有一定退变,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且恢复相对困难,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会更早更严重。
六、血液系统相关后果
1.贫血:急性肾衰竭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同时存在毒素蓄积抑制骨髓造血等情况,可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老年患者贫血会加重其心肺等器官的负担,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贫血可能更严重且治疗更困难。
2.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原因,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出血倾向可能会更明显,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出血倾向可能会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