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症状
蛋白尿常见症状包括尿液外观变化如泡沫增多、颜色异常,身体其他部位表现如眼睑及面部、下肢水肿,高血压,全身乏力疲倦,不同病因相关特殊症状如糖尿病肾病有糖尿病典型表现及肾功能减退,肾小球肾炎有不同起病特点及进展表现
一、尿液外观变化
1.泡沫增多:这是蛋白尿比较常见的外在表现之一。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尿液的表面张力发生改变,容易形成持久性的泡沫。例如,在排尿时可见尿液中泡沫明显比平时增多,且这些泡沫较细小,不易消散。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存在使得尿液的理化性质改变,导致泡沫形成的机制发生变化。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这一症状的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在儿童中如果出现泡沫尿,家长需格外关注,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相对尚在发育中,更易受到蛋白尿的影响,应及时就医检查。
2.尿液颜色异常:一般单纯蛋白尿早期尿液颜色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如果蛋白尿是由一些严重疾病引起,如肾小球肾炎等,可能会伴随血尿,此时尿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与蛋白质混合后就会导致尿液颜色改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蛋白饮食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肾脏负担加重,进而增加蛋白尿伴随血尿的风险;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本身患病风险较高,出现尿液颜色异常等蛋白尿相关症状时更应重视。
二、身体其他部位表现
1.水肿
眼睑及面部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人体在夜间休息时,水分重新分布,而肾脏对蛋白质的滤过、重吸收功能异常时,水分容易在组织疏松部位积聚,眼睑和面部是比较常见的部位。对于女性来说,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可能会对体液平衡产生一定影响,若本身有蛋白尿,可能会加重水肿表现;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脏功能也可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水肿情况,且水肿可能相对更难消退。
下肢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下肢皮肤,会出现凹陷且短时间不易恢复。这是由于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人群,下肢血液循环本就相对缓慢,若有蛋白尿,水肿可能会更明显;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时合并蛋白尿的人群,心脏功能与肾脏功能相互影响,水肿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2.高血压:部分蛋白尿患者会合并高血压。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发生病变出现蛋白尿时,肾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并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在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对蛋白尿患者的影响不同。年轻人出现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时,可能会因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相对较好而容易被忽视,但长期高血压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加重蛋白尿;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和蛋白尿情况。
3.全身乏力、疲倦:由于蛋白质丢失,机体营养状况受到影响,同时肾脏病变导致身体代谢紊乱等原因,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疲倦的感觉。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存在蛋白尿,都可能出现这种全身不适的症状。例如,一些长期患有蛋白尿的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水肿等表现,也会感觉精力不济,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出现全身乏力、疲倦等蛋白尿相关症状时,恢复可能相对更慢。
三、不同病因相关的特殊症状
1.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蛋白尿: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蛋白尿,患者通常有糖尿病病史,除了蛋白尿相关症状外,还会有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尿蛋白情况。
2.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往往在发病前1-3周有链球菌等感染病史,除蛋白尿外,还可能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起病初期会有少尿,甚至一过性氮质血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起病隐匿,蛋白尿可持续存在,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表现。不同性别在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的发病及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较多见,且儿童的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