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和显性蛋白尿阶段)、水肿(早期有轻度水肿且随病情进展加重)、高血压(常难控制且与肾病相互影响)、肾功能指标异常(肾小球滤过率早期轻度升高后下降,血肌酐早期可能正常后续升高需结合多指标判断),需关注相关指标监测与控制。
一、蛋白尿
1.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糖尿病肾病早期常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比较早期的表现之一。在这个阶段,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处于异常,但常规尿常规检查可能无法检测出,需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特异性指标来检测。一般来说,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mg/g之间提示处于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此时肾脏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出现了轻微紊乱,使得白蛋白有少量漏出到尿液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迹象。
2.显性蛋白尿阶段(逐渐发展):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显性蛋白尿,此时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尿蛋白的出现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屏障进一步受损,更多的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但早期显性蛋白尿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水肿等其他伴随症状,不过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一旦发现尿蛋白阳性,需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是糖尿病肾病向更严重阶段发展的信号。
二、水肿
1.早期水肿特点:糖尿病肾病早期水肿可能并不明显,多为眼睑、脚踝等部位的轻度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水钠潴留导致组织间隙水分增多。在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可能较为明显,而活动后脚踝等部位的水肿可能会有所减轻,但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水肿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水钠潴留的调节能力更弱,水肿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更难消退。生活方式方面,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所以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需要注意低盐饮食。
2.水肿与病情进展关系:水肿的出现和加重往往提示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水分和钠排泄障碍加剧。如果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睑或下肢水肿,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判断是否发生了糖尿病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高血压
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且这种高血压往往较难控制。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功能异常,也会促使血压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就有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而合并糖尿病肾病后,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进一步增加,且血压升高会反过来加重肾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高血压对肾脏小血管的损伤可能更严重;年轻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也会逐渐影响肾脏功能。
2.血压监测重要性: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一般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但具体目标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等进行调整。
四、肾功能指标异常
1.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能会出现轻度升高,这是因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有一定的代偿机制,肾小球滤过率会高于正常水平。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通过检测eGFR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滤过功能的变化,一般来说,eGFR的正常范围在90-120ml/(min·1.73m2),当eGFR开始下降时,提示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引起重视。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eGFR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的eGFR正常范围相对较低,但如果出现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超过30%等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血肌酐变化:血肌酐也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肌酐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血肌酐会逐渐升高。不过血肌酐的升高相对较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血肌酐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需要结合尿微量白蛋白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测血肌酐以及时了解肾脏功能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