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长褥疮怎么办
文章主要介绍了褥疮的评估与分期、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瘫痪病人)的特别关注。评估通过视诊等了解部位、大小等,分期包括Ⅰ-Ⅳ期;预防从体位管理(定时翻身、保持正确体位)、皮肤护理(清洁皮肤、保护易受压部位)、营养支持(均衡饮食)入手;治疗根据不同分期进行创面处理,感染时控制感染;儿童瘫痪病人要轻柔护理和保证营养,老年瘫痪病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及综合考虑健康状况。
一、褥疮的评估与分期
1.评估方法:通过视诊观察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情况等,同时需考虑瘫痪病人的全身状况,包括营养状态、皮肤的弹性等。例如,要检查褥疮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等炎症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瘫痪病人,评估时需注意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评估动作要更轻柔;老年瘫痪病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对褥疮的影响。
2.分期情况
Ⅰ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解除压力30分钟后,红斑仍不消退。
Ⅱ期: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层溃疡,创面红润、潮湿,无坏死组织。
Ⅲ期:全层皮肤缺损,可深及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和肌肉。
Ⅳ期:全层皮肤及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等情况。
二、褥疮的预防措施
1.体位管理
定时翻身:对于瘫痪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是关键。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不同年龄的瘫痪病人翻身频率可根据其皮肤状况适当调整,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注意定时变换体位;老年瘫痪病人皮肤老化,更要严格按时翻身。翻身时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进行。
保持正确体位:使用合适的体位垫等辅助工具,保持瘫痪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和进一步加重褥疮风险。例如,对于下肢瘫痪病人,可使用足托保持踝关节功能位。
2.皮肤护理
清洁皮肤:定期用温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8-40℃左右。对于皮肤容易干燥的瘫痪病人,清洁后可适当使用无刺激性的润肤霜,但要避免润肤霜污染创面。
保护易受压部位:在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圈、海绵垫等,但要注意气圈不能充气过足,且定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对于儿童瘫痪病人,应选择更柔软、适合儿童皮肤特点的保护用品;老年瘫痪病人皮肤薄,使用保护用品时要更加轻柔操作,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3.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保证瘫痪病人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通过摄入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抗氧化和促进皮肤修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同年龄的瘫痪病人营养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老年瘫痪病人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需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三、褥疮的治疗方法
1.创面处理
Ⅰ期褥疮:主要是解除压迫,增加翻身次数,一般经上述处理后,红斑可逐渐消退。
Ⅱ期褥疮:小的浅表溃疡可使用水胶体敷料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对于创面有渗出的情况,可使用吸收性强的敷料。要注意保持创面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Ⅲ期和Ⅳ期褥疮: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可能会进行清创操作,去除坏死组织,然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清创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扩散。对于儿童和老年瘫痪病人,清创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减少病人的不适。
2.感染控制
如果褥疮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加重等,可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对于儿童瘫痪病人,要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老年瘫痪病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四、特殊人群的特别关注
1.儿童瘫痪病人:儿童皮肤修复能力强,但皮肤娇嫩,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选择护理用品时要符合儿童皮肤特点,如使用无刺激、柔软的敷料等。在翻身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能过大,防止对儿童皮肤造成损伤。同时,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不同,要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皮肤及身体的恢复。
2.老年瘫痪病人:老年瘫痪病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褥疮的愈合。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血糖、血压等。对于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要更加注重预防,因为老年皮肤本身的修复能力下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老年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