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什么意思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致肾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肾衰竭病因有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等,表现为少尿等;慢性肾衰竭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早期有非特异性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肾衰竭多系统受累致健康受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急性肾衰竭及时治部分可恢复,否则可能转慢性,慢性肾衰竭呈进行性发展,多需肾替代治疗,预后相对较差
一、肾衰竭的定义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当肾衰竭发生时,这些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分类
(一)急性肾衰竭
1.病因及影响因素
常见病因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肾前性多与血容量不足有关,比如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情况,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肾性因素可能是由于肾小球、肾小管等肾实质病变引起,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药物中毒损伤肾小管等;肾后性通常是因为尿路梗阻,像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影响肾脏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感染等有关;老年人则可能因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一些诱因下引发急性肾衰竭。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脱水、滥用肾毒性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急性肾衰竭的风险,有基础病史如慢性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急性肾衰竭。
2.主要表现
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嗜睡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等)等表现。
(二)慢性肾衰竭
1.病因及影响因素
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会逐渐减退,老年人患慢性肾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性别上无明显绝对差异,但不同基础疾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性别倾向,如糖尿病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会加重肾脏负担,促进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有慢性肾病病史的人群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2.主要表现
早期可能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受累(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三、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是重要指标,血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来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3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尿素氮也会升高,但受饮食等因素影响较大。另外,还会检测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情况,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检测电解质,查看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钙、高磷等情况。
2.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反映蛋白尿的程度;尿沉渣检查可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的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急性肾衰竭时肾脏可能增大,慢性肾衰竭时肾脏多缩小,且能发现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肾脏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肾脏超声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老年人肾脏本身有萎缩等生理性改变,超声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四、对健康的影响及预后
(一)对健康的影响
1.多系统受累
肾衰竭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可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消化系统受累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进而影响整体健康和康复;血液系统受累引起的贫血会使患者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长期肾衰竭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肾衰竭带来的多系统受累会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加重身体的虚弱程度。
2.生活质量下降
患者可能需要限制水分、盐分、蛋白质等的摄入,生活方式受到较大限制,同时频繁的就医、治疗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二)预后
1.急性肾衰竭
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严重,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预后相对较差。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急性肾衰竭如果病因可迅速去除且肾脏损伤较轻,预后较好;老年人由于本身肾脏储备功能差,预后相对较差。
2.慢性肾衰竭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多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但整体预后相对较差,需要长期的医疗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