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肾病症状有什么
二型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蛋白尿早期为微量白蛋白尿易被忽视,进展后大量蛋白尿致尿液有变化;水肿因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水钠排泄障碍引起,不同人群有特点;高血压与肾病关联成恶性循环,不同人群情况特殊;肾功能会逐渐减退,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采取措施延缓恶化。
一、蛋白尿
1.早期表现: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这个阶段,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量轻度增加,此时肾脏的滤过功能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需要通过定期的尿液检测来发现。对于有二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因为这是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能够早期提示肾脏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开始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进展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逐渐增多,尿中可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此时肾脏的损伤进一步加重,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明显增加,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患者的尿液会变得浑浊,可能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的情况,这是因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表面张力改变所致。对于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因为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速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
二、水肿
1.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另外,肾脏功能受损后,水钠排泄障碍也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原因。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水肿时,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轻度水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较为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可能会有所减轻,但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加重,可波及全身,出现全身性水肿。对于伴有水肿的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以及发展变化情况,因为水肿的加重可能提示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或合并了其他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等。
2.不同人群特点:在老年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由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功能减退,水钠代谢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水肿,而且水肿往往相对顽固,治疗起来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水肿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还是遵循二型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一般规律。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盐饮食的患者,水肿可能会更为明显,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症状。
三、高血压
1.与肾病的关联: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肾脏病变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肾脏功能受损后,排钠能力下降,也会促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时,血压升高的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度升高,有的则可能出现较严重的高血压。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的减退。
2.特殊人群情况:在儿童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高血压,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血压变化较为敏感,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肾脏发育和全身器官的功能。对于老年二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控制血压时需要更加谨慎,要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且能平稳控制血压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肾脏灌注。
四、肾功能减退
1.逐渐进展过程: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减退。早期肾功能可能仅有轻度异常,通过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可以发现GFR轻度下降。随着病情进展,GFR会进行性下降,患者会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升高的情况。在肾功能减退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对于肾功能减退的评估,GFR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随着GFR的下降,患者的肾脏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能力逐渐降低。
2.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在儿童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肾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体内的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长激素等的调节。而在老年患者中,肾功能减退可能会加重其已有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肾功能减退会导致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对于不同年龄的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管理重点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采取措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