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是什么意思
狼疮性肾炎是SLE累及肾脏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细胞免疫异常有关,有肾脏及全身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肾活检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育龄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狼疮性肾炎的定义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炎症性肾脏疾病,是SLE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当累及肾脏时,就形成了狼疮性肾炎。
二、发病机制
1.免疫复合物沉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沉积在肾小球等肾脏组织中,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例如,抗双链DNA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启动肾脏的炎症损伤过程。
2.细胞免疫异常: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异常也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异常的T淋巴细胞可能会调节B淋巴细胞产生更多自身抗体,或者直接参与肾脏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反应过程。
三、临床表现
1.肾脏相关表现
蛋白尿:是常见表现之一,患者尿液中可检测到大量蛋白质,严重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漏出。
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外观呈血色。血尿的产生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导致红细胞漏出有关。
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水肿的发生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障碍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有关,低蛋白血症是因为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高血压:约半数以上狼疮性肾炎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
2.全身表现:患者还可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身表现,如面部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疼痛、脱发等。面部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比较典型的皮肤表现,多分布在双侧脸颊和鼻梁部位,呈对称性;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小关节为主。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情况,如发现大量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指标,提示肾脏可能受损。
自身抗体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抗双链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度密切相关,其滴度升高往往提示病情活动。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肾功能不全。
2.肾活检:肾活检是诊断狼疮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理类型,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局灶节段性增生性、弥漫增生性、膜性肾病等不同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性肾炎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所差异。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在疾病活动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休息有助于减少肾脏的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饮食: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减少肾脏的负担;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优质低蛋白饮食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降低蛋白质代谢产物对肾脏的损害。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的损伤。但免疫抑制剂也有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时需要谨慎,并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狼疮性肾炎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潜在的长期影响,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相关指标监测。
2.育龄女性患者:狼疮性肾炎育龄女性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以考虑妊娠,但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妊娠过程中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因为一些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例如,在妊娠前需要将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逐渐调整或停用,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活动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3.老年患者:老年狼疮性肾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指标以及肾脏功能的变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