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会在多方面表现出症状:少尿或无尿方面,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儿童有相应不同标准,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等因素相关;多尿期尿量渐增,易致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系统会有呼吸困难、尿毒症肺炎;血液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
一、少尿或无尿
1.成人情况: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少尿或无尿的发生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管阻塞等因素相关。例如,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肾脏灌注减少,可引起少尿或无尿。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或近期有肾毒性药物使用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需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因为尿量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尿量的异常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可能出现障碍。
2.儿童情况:儿童尿量的判断标准与成人不同,婴幼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学龄儿童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30-50ml为无尿。儿童少尿或无尿可能由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肾前性因素(如脱水、休克)、肾性因素(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等引起。比如,婴幼儿腹泻导致脱水时,肾脏灌注不足,容易出现少尿或无尿情况,家长需格外注意儿童的液体摄入和尿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肾脏功能异常。
二、多尿期表现
1.尿量变化:在少尿期之后可能进入多尿期,此时尿量逐渐增多,成人24小时尿量可超过2500ml,儿童相应比例更高。多尿期的出现是肾脏修复的一种表现,但此阶段肾脏的浓缩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所以尿量增多。例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在病情好转时可能进入多尿期,尿量开始增加。对于多尿期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尿量的变化幅度,因为尿量的急剧波动可能提示肾脏功能仍不稳定。
2.电解质紊乱风险:多尿期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由于大量排尿,钾、钠等电解质随尿液丢失。低钾血症可表现为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低钠血症可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甚至意识障碍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如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在多尿期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因为这些人群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更高。
三、消化系统表现
1.食欲减退: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这与体内毒素积聚、胃肠道黏膜水肿等因素有关。毒素积聚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进食欲望降低。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婴幼儿)或不想吃饭(学龄儿童)。例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减退。
2.恶心、呕吐: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毒素积聚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蠕动功能。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拒食、频繁呕吐等表现,及时发现问题。
四、心血管系统表现
1.高血压: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主要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有基础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的患者,急性肾衰竭时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和升高。例如,慢性肾炎患者合并急性肾衰竭时,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要定期监测患者血压,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2.心力衰竭:由于水钠潴留、毒素影响心肌功能等,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加重、心率加快等。儿童急性肾衰竭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儿童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或液体管理不当的患者,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水肿等情况。
五、呼吸系统表现
1.呼吸困难:当急性肾衰竭患者出现严重水钠潴留时,可能导致肺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肺水肿使肺部气体交换受阻,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等。例如,短时间内液体入量过多,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就可能引发肺水肿。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或心脏功能不佳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时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
2.尿毒症肺炎:部分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并发尿毒症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等。这与体内毒素积聚、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尿毒症肺炎的发生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六、血液系统表现
1.贫血: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原因。贫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对于长期慢性贫血的患者,在发生急性肾衰竭时贫血可能会加重,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儿童患者贫血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
2.出血倾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尤其是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更要警惕出血风险的增加。



